[实用新型]锌锰电池负极假底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51774.9 | 申请日: | 2009-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02823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文升 |
主分类号: | H01M2/02 | 分类号: | H01M2/02;H01M2/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伟智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 岱 |
地址: | 276032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负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锌锰电池,特别涉及一种锌锰电池负极用的假底。
背景技术
普通五号锌锰电池底部抛光后,直接包装商标进行销售,一般为四只电池热缩。这种电池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广泛,受到人们的欢迎;但是这种产品的附加值较低。为了满足市场的要求,电池生产企业在锌锰电池经底部抛光后,在底部安装由马口铁或镀镍钢带做成的假底,然后进行包装商标或贴标。传统用的马口铁或镀镍钢带假底:高度1mm,周边平整(1.6mm左右),中间下凹,中心突出直径3mm的圆形(高度:0.5mm)。由于锌筒底部有半径为0.8的倒角,因此这种假底与电池锌皮的接触面积只有周边很小的一部分,时间一长有可能会造成接触电阻,减小了短路电流,降低了电池的放电时间,影响电池的正常使用;并且由假底边缘无法与锌皮完全接触,包装好的电池,商标与假底边缘悬空,易产生翘起现象,引起电池不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与电池负极接触面积大的锌锰电池负极假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锌锰电池负极假底,包括一个与圆形金属片制成的假底,所述假底中部向下同轴设有两个环状凸部;所述的假底的边缘处向外向上延伸有与电池负极底部轮廓相适配的外边沿部,使得假底外形轮廓成碗状。
进一步地,所述的外边沿的的直径大于假底直径0.6mm,高度为0.4mm,与假底平面有直径为0.8mm的倒角。
采用上述结构,碗状假底与锌筒底部的接触面积增大2倍以上,减小电阻,增大电池短路电流,从而提高电池的放电时间;碗状假底比平假底更加容易操作,易于排列,减轻劳动强度;碗状假底形状与电池底部外形相同,能紧密接触,使电池底部不受潮,避免出现隔离层;碗状假底的边缘与锌筒紧扣接触,在商标热缩时不划破商标,使电池更加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锌锰电池负极假底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锌锰电池负极假底,包括一个与圆形金属片制成的假底,所述假底中部向下同轴设有两个环状凸部1;所述的假底的边缘处向外向上延伸有与电池负极底部轮廓相适配的外边沿部2,使得假底外形轮廓成碗状。
对于5号电池来说,上述的外边沿部的的直径大于假底直径0.6mm,高度为0.4mm,与假底平面有直径为0.8mm的倒角为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锌锰电池负极假底,增加了与电池锌筒底部的接触面积,减小接触电阻,增大电池短路电流,从而提高电池的放电时间;并且使碗状假底的边缘与锌筒紧扣接触,在商标热缩时不划破商标,使电池更加美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文升,未经王文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517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