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鞍座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51657.2 | 申请日: | 2009-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90311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发明(设计)人: | 高志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志忠 |
主分类号: | B62J1/02 | 分类号: | B62J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合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本源 |
地址: | 301709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特别涉及一种自行车鞍座。
背景技术
传统自行车鞍座,当人在乘骑时,臀部压在鞍座面上,同时把人体重力压在与鞍座面固定在一起的鞍座架上,并通过固定在自行车架上的鞍座支撑梁对鞍座架产生反作用力来支撑人体。由于传统自行车的鞍座支撑梁与鞍座架的下表面两侧是直接连接的,所以力的支撑点分散在鞍座两侧,不能达到在鞍座上均匀受力,鞍座的减震效果差,这导致人长时间的骑乘,特别是遇到颠簸时,坐在上面不够舒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进现有技术的缺点而提供一种减震效果好,人体臀部受力合理,使人乘坐更加舒适的自行车鞍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鞍座,它包括鞍座面、鞍座架、支撑梁;所述鞍座架上表面与鞍座面下表面匹配并固定在一起,所述鞍座架下表面前部设有前插槽,而后部设有一为向下的支架,在支架下部往两侧延伸的两个悬臂上设有至少两个后插孔;所述支撑梁前端插入鞍座架下表面前部设有的前插槽内,其后端插入支架下部往两侧延伸的两个悬臂上设有的后插孔内;所述的支架是设在鞍座架后部的中间位置;所述支撑梁为一设有凹槽的弹性钢杆;鞍座面为软质材料。
这样,所述自行车鞍座上支架在支撑梁和鞍座架之间,使鞍座的受力支撑集中在中间,通过中间的支撑向两侧再延伸出两个支撑,形成一个中间支撑两侧悬空的悬臂梁结构,通过这种悬臂梁结构增加了鞍座本身的弹性和减震效果,骑车人在乘骑时,感觉舒适。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弹性增加,遇坎坷不平之路,缓冲效果好、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骑行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号说明:1鞍座面,2鞍座架,21前插槽,22支架,221悬臂,222后插孔,3支撑梁。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行车鞍座,包括鞍座面1、鞍座架2、支撑梁3。所述鞍座架2的上表面与鞍座面1下表面匹配并固定在一起,所述鞍座架2下表面前部设有前插槽21,而后部设有支架22,在支架22下部往两侧延伸的两个悬臂221上设有至少两个后插孔222;所述支撑梁3前端31插入前插槽21内,其后端32插入后插孔222内。所述的支架22是设在鞍座架2后部的中间位置;所述支撑梁3为一设有凹槽的弹性钢杆,鞍座面1为软质材料。当人在乘骑时,臀部压在鞍座面1上,把人体重力压在与鞍座面1固定在一起的鞍座架2上,由于支撑梁3是连接在鞍座架2底部向下伸出的支架22下部往两侧延伸的两个悬臂221上的,使支撑梁3给出的反作用力通过支架22回传到鞍座架2上,形成一个中间支撑两侧悬空的悬臂梁结构,使受力支撑集中在中间,让鞍座架2上原来的单纯的两点受力变成整个面受力支撑,增加了鞍座本身的弹性和减震效果,提高了骑行的舒适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志忠,未经高志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516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密封的复合型密封圈
- 下一篇:一种机械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