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扭力自紧夹块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51026.0 | 申请日: | 2009-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5386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发明(设计)人: | 刘凤翼;刘凤羽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凤翼;刘凤羽 |
主分类号: | B25B23/00 | 分类号: | B25B23/00;B23Q3/00;F16B2/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 坚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扭力 紧夹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紧装置中应用到的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到紧固或连接物件的自行产生夹力的夹块,主要用于平口钳、台虎钳、工装夹具、自动化夹具及自紧连接紧固装置中。
背景技术
传统的夹紧装置都需要施加外部作用力来维持作用在被夹物件上的夹力,并且所有传统的夹紧装置都有一个共同缺陷,当被夹物件上的外力增加到一定力时,物件就会自行滑出夹紧装置,此时夹紧装置上的夹面常常会损坏被夹物件表面,而且由于被夹物件所需的最小夹力通常是无法预先估计的,要夹紧物件常常需要夹紧装置施加过大夹力在物件上。因此,传统的夹紧装置不仅需要使用大量能量,而且只能在有限范围之内有效。而本申请人于2008年10月29日申请的申请号为:200820213263.0的中国专利虽然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是,结构复杂,而且没有能够完全解决抗扭力问题和抗冲击载荷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美国专利申请号为60/744251和中国专利文献(专利申请号200610149034.2,中国专利申请以美国专利申请为优先权)公开了一种夹紧装置,该夹紧装置包括支撑体和夹紧构件,夹紧构件有一表面a与支撑体的支撑面A连接,并且夹紧构件表面a可在支撑体表面A上滑动,夹紧构件同样还有另一表面b,用来夹物体的表面。夹紧构件的表面a与表面b构成一个角度θ,θ角由不等式〔K+tan(θ)〕/〔1-Ktan(θ)〕<=M定义,式中M代表夹紧构件和被夹紧物体之间的静摩擦系数;K代表夹紧构件和上述的A支撑面之间的静摩擦系数。该夹紧装置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它不需要或几乎不需要使用能量,更不会出现过度夹紧,或夹不紧被夹物件的现象,无论是静力、动力或是冲击力作用在被夹物件上,该夹紧装置都能夹紧被夹物体。但是,这种夹紧装置仍然存在自夹力的方向有限的问题,具体地说,由于该夹紧装置的支撑体和夹紧构件只包含一个斜面,这样,该装置就只能在以被夹持物体的重力所在平面内,以小于180度角范围内,其自夹力(重力的一个分力)才有效;如果要达到更大范围如180度以上至360度的自夹力都有效,则要将多个该夹紧装置按不同方向组合在一个被夹持物体重力所在的平面上工作,且至少定义两个或两个以上平面,组合后的装置的每个平面以一个所述角度θ沿径向从所述的组合装置的中心向外延伸,夹紧构件至少包括两个部件,每个部件都与所述的平面之一相连,通过所述夹紧构件来阻止被夹物体沿径向从所述组合装置的中心向外运动。也就是说,上述组合夹紧装置虽然自夹力的范围扩大了,但是,其存在装置不易密封、结构复杂和不易生产过程中组装等缺陷。同时在抗扭及抗冲击载荷方面尚有缺陷。
发明内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缺陷,提出一种抗扭力自紧夹块,结构简单,实用。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支撑件、工作构件及弹性连接复位件,弹性连接复位件连接支撑件与工作构件,支撑件上设有连接面A,工作构件上设有连接面B,连接面A与连接面B贴合,所述的连接面A和连接面B中其中一个连接面上设有至少两个圆台形的凸块;另一个连接面上与凸块对应的位置上设有与凸块的斜面相吻合的锥形凹槽;凸块的斜面与凸块的底面夹角为θ,θ角符合不等式:〔K+tan(θ)〕/〔1-Ktan(θ)〕<=M定义;K为凸块与凹槽之间的静摩擦系数,M为工作构件与应用时的被夹紧物体之间的静摩擦系数。
所述凸块设在连接面A上,所述凹槽设在连接面B上。
所述凸块还可以设在连接面B上,所述凹槽还可以设在连接面A上。
所述的工作构件上与连接面B相反的一面上还连接一个工作构件,两工作构件连接面间也是通过相同结构的凸块和凹槽结构连接。
所述的支撑件上设有两个连接固定孔。
所述的凸块和凹槽两者中至少有一者的表面设有一层摩擦系数小的光滑材料层。
所述的凹槽的槽口边缘为倒圆角。
所述的支撑件和工作构件形状为:矩形块、正方形块、圆形块或其他规则几何形状块。
所述的弹性连接复位件的个数为一个或一个以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多个凸块与支撑块为整体结构,多个配合的凹槽与工作构件也为整体结构,结构上更加简单,同样实现360度施加外力时,都可以实现夹紧的目的,多个凸块与凹槽的配合,同时有效增大了本实用新型的抗扭力和抗冲击载荷的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另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凤翼;刘凤羽,未经刘凤翼;刘凤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510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