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划艇自行车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49917.2 | 申请日: | 2009-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4108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陈培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培基 |
主分类号: | B62M1/16 | 分类号: | B62M1/16;B62M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中国香港观塘牛头角道3***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划艇 自行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尤其是涉及一种可以按照划艇方式骑行的划艇自行车。
背景技术
划艇是大部分人喜爱的一项户外运动。但是,由于划艇运动需要在水面上进行,受到场地的限制,人们难以经常从事这项运动。为了解决场地限制的问题,人们开发出了划艇健身器。这种划艇健身器可以设置在室内或者室外,使得使用者可以不受场地限制地进行划艇运动。但是,这种划艇健身器通常是固定的,从而,使用者在多次使用后难免觉得这种固定的划艇健身器单调乏味。
骑自行车也是很多人喜欢的户外运动,人们可以一边骑自行车,一边欣赏户外美景。但是,普通的自行车只可以通过脚蹬踏板来进行驱动,从而,通常只能锻炼骑行者的下肢,而上肢根本得不到相应的锻炼。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划艇运动和骑自行车运动结合起来的机械,从而使得使用者可以一边进行划艇运动,一边欣赏户外美景。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划艇自行车,其包括支架、前叉、借助该前叉安装于该支架前部的前轮以及安装于该支架后部的后轮,其中,该划艇自行车还可包括:把手支杆,其为伸缩杆且下端固定于该前叉上;把手,其固定在该把手支杆上端,以控制该划艇自行车行进方向并驱动该把手支杆进行伸展或收缩运动;回力装置,其往复旋转地设置于该支架上;致动索,其一部分盘绕在该回力装置上,并且其两端分别固定在该回力装置和该把手上;第一链轮,其固定设置于该回力装置上;第一飞轮,其设置于该后轮一侧,用以驱动后轮旋转;以及第一传动链,其连接该第一链轮和该第一飞轮。
由此,使用者可以按照划艇方式骑行该划艇自行车,降低了划艇运动对场地要求的限制。
优选地,该回力装置可包括:支撑轴,其固定设置于该支架上;轮毂,其可旋转地设置于该支撑轴上;以及盘簧,其在该轮毂的中心孔内套装于该支撑轴上,并且其两端部分别固定于该轮毂和该支撑轴上。
另外,该划艇自行车还可以包括固定于该支架的支撑架,所述支撑轴固定设置于该支撑架上。该划艇自行车还可包括支座,其固定于该轮毂端部并用以固定该第一链轮。
优选的,该致动索经由固定于该支架上的一个或多个定位部件而连接于该回力装置和把手。例如,该定位部件可以是滑轮。
另一方面,该划艇自行车还包括:第二链轮,其可旋转地设置于该支架上;第二飞轮,设置于该后轮的与该第一飞轮相对的一侧;第二传动链,其连接该第二链轮和该第二飞轮;以及用以驱动该第二链轮旋转的踏板。
另外,该划艇自行车还可以包括刹车装置以及安装在该支架中部上侧的车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其划艇自行车可以同时锻炼使用者的上下肢,并增加了骑自行车的乐趣。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图中各个部件并未按照比例绘制,而仅是示意性的,其中: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划艇自行车的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回力装置的放大视图;以及
图3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回力装置的分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划艇自行车的一个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划艇自行车包括:支架1、借助前叉2安装在支架1前部的前轮3和安装在支架1后部的后轮4。用于控制该划艇自行车前进方向的把手5借助把手支杆6设置在前叉2上,其中把手支杆6的下端固定在前叉2上,而其上端固定连接于把手5。该把手支杆6为伸缩杆,其可在把手5的作用下进行伸展与收缩。与普通自行车类似,本实用新型的划艇自行车也可以包括刹车装置和安装于支架中部上侧的车座,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回力装置8可往复旋转地设置于该支架1中部。或者,该支架1上可以设置有支撑架7,该回力装置8也可以往复旋转地设置于该支撑架1上。该回力装置8的旋转通过致动索9进行致动,其中该致动索9一部分盘绕在该回力装置8上,并且其一端固定在回力装置8上,而另一端固定在把手5上。为了避免致动索9与其他部件相互干扰,可以使致动索9经由一个或多个固定于支架1上的定位部件10,例如,滑轮,与把手5相连接。
图2和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回力装置的一个示例。该回力装置8包括:支撑轴18,其固定于支架1或者支撑架7上;轮毂19,其可旋转地设置于该支撑轴18上;以及盘簧20,例如,发条,其在轮毂19的中心孔内套装于支撑轴18上,并且其两端部分别固定于轮毂和支撑轴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培基,未经陈培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499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