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刨路刀具的结构改良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49730.2 | 申请日: | 2009-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4622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王木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木义 |
主分类号: | E01C23/12 | 分类号: | E01C2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刀具 结构 改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刀具,特别涉及一种刨路刀具的结构改良,其在刀杆及组装式刀尖端处设有组合机构,以增进刀尖与刀杆的固定效果。
背景技术
如图1及图2图面所示,一种现有的刨路刀具结构,其是具有一刀杆1,所述刀杆1前端凹设有一接合槽2,所述接合槽2为一圆形的凹槽,所述接合槽2内可供嵌设一概呈圆锥状的刀尖3,所述刀尖3是以钨钢等高硬度的材质所构成,其中,所述刀尖3嵌设于所述接合槽2内后,再以焊接的方式,将所述刀尖3与刀杆1固接成一体;
当刨路作业时,所述刨路刀具的刀尖3是与路面接触,以挖除路面所铺设的柏油表面。一般刨路刀具大多为消耗品,正常使用状况下约一到两天刀尖3磨损萎缩,工作量较大时甚至约10小时就得更换,因此仅有刀尖3以高成本的高硬度材质所构成,刀杆以一般钢铁材质所构成。
现有刀尖3与刀杆1间并无特别的固定结构,仅在刀尖3底端与接合槽2接触边缘以焊接的方式固接,但刨路作业时力量是集中于刀尖3处,若是焊接有瑕疵时刀尖3容易因此脱落,而平均一台刨路机约有上百根的刀具,若是刀尖3在工作中发生脱落问题,会使得刨路作业进行不顺,得停工以更换刀具,造成时间上的浪费。且刀尖3脱落后刀具即无法再使用,使用寿命大幅缩减,也会造成成本上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刨路刀具的结构改良,其是一种可稳固结合刀杆与刀尖的刨路刀具,以防止刨路刀具的刀尖意外脱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刨路刀具的结构改良,其是包含有:
一刀杆,所述刀杆前端凹设有一接合槽;
一刀尖,其是概呈一圆锥状,具有一尖端及一底端部,所述底端部可嵌合于所述接合槽内;
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尖底端部具有多个外突状的固定齿,且所述接合槽周缘对应凹设有齿状边缘,通过所述固定齿与齿状边缘紧密嵌合,使得所述刀尖可稳固地与所述刀杆接合。
本实用新型刨路刀具的结构改良包括如下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刀杆与刀尖的接合处是由现有的平面结构,改为立体形状的齿形结构,当刀尖底端部置入接合槽内时,所述齿状边缘与固定齿相互啮合,以使得所述刀尖可确实地固定于所述接合槽内。
且所述齿状边缘与固定齿的接缝长度较现有技术更长,焊接的焊道所能披覆的长度增加,焊接力量可较现有技术更为加强。
再者,所述固定齿的顶端为一齿顶部,所述固定齿的底端为一齿根部,且所述齿顶部的宽度大于所述齿根部,当刀尖受力时,所述相互啮合的齿状边缘与固定齿可有效抵抗外力,以减少刀尖脱落的机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刨路刀具的立体外观组合示意图;
图2是现有刨路刀具的立体外观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组合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组合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刀尖焊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与刀座的立体外观分解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与刀座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如图3、图4所示,一种刨路刀具的结构改良,其是包含有:
一刀杆10,所述刀杆10前端处凹设有一接合槽11;
一刀尖20,其是概呈一圆锥状,具有一尖端21及一底端部22,所述底端部22可嵌合于所述接合槽11内;
其中,所述刀尖20底端部22具有多个外突状的固定齿23,所述固定齿23的顶端为一齿顶部231,所述固定齿23的底端为一齿根部232,而所述齿顶部231的宽度大于所述齿根部232;且所述接合槽11周缘对应各固定齿23凹设有一齿状边缘12,各固定齿23是可紧密嵌合于所述齿状边缘12内。
明了上述本实用新型详细结构后,以下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动作原理逐一详细说明: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刀尖20通过所述固定齿23的设置,当刀尖20底端部22置入接合槽11内时,所述齿状边缘12与固定齿23相互啮合,以使得所述刀尖20可确实地固定于所述接合槽11内。再如图6图面所示,所述齿状边缘12与固定齿23接合处是可再以焊接的方式使其完全接合,而由于所述齿状边缘12与固定齿23的接缝长度较现有技术更长,焊接的焊道30所能披覆的长度增加,焊接力量可较现有技术更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木义,未经王木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497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的水煤浆循环流化悬浮燃烧装置
- 下一篇:吸收塔搅拌机用机械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