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封闭式售油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48031.6 | 申请日: | 2009-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1216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发明(设计)人: | 袁子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子栋 |
主分类号: | B67D5/00 | 分类号: | B67D5/00;B67D5/02;B67D5/33;B67D5/6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钟廷良;李玉秀 |
地址: | 07120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封闭式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封闭式售油系统,主要用于全封闭地运输食用油和销售食用油,对食用油进货渠道的质量控制,以保证食用油的质量。
背景技术
目前,在食用油的销售过程中需要经过厂商和多级的批发运输,最后才能经零售商销售给消费者,在多个环节的转运和销售过程中,食用油很容易受到污染,由于上一级销售商不能对下一级分销商有效地控制,难以避免一些不法分子可能掺杂使假,不能保证食用油的品质,甚至造成对消费者健康的损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封闭式售油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食用油在多个环节的转运和销售过程中不能保证其品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售油装置和输油罐,该输油罐的出口向售油装置的注油口输入食用油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售油装置包括封闭的外壳,在外壳内装有至少一个储油桶,在该外壳的背面设有安全门,在该安全门上装有售油锁具;在所述的外壳的顶端装有与所述的每一个储油桶对应连接的油泵和注油口,该油泵的入口与所述的储油桶连接,该油泵的出口装有出油口;在所述的注油口内装有密封门;在所述的输油罐的入口内装有密封阀门,在该密封门上装有输油罐锁具。
所述的售油锁具和输油罐锁具均可采用机械锁具或电子密码锁。
所述的售油装置注油口的密封门为平开式门,其门体的一边与外壳内部铰接,该门体的另一边设有插销。
所述的售油装置注油口的密封门为球阀或蝶阀,其阀杆与一注油口锁具的锁芯轴连接。
所述的输油罐的密封阀门为球阀或蝶阀,其阀杆与所述的输油罐锁具的锁芯轴连接。
在所述的售油装置的出油口和输油罐的出口内均装有单向阀。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在整个销售环节,上一级销售商具有下一级销售商输油罐或售油装置锁具的开启权,只能由上一级销售商将自己销售的食用油保质地转运给下一级销售商,从而实现全封闭地运输食用油和销售食用油,对食用油进货渠道的质量进行有效地控制,保证食用油的质量,并可分清质量问题的责任。另外,在整个过程中减少或避免使用塑料容器储存油料,可以降低包装成本和食用油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构成示意图;
图2是实用新型的售油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3的B-B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售油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背面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输油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7,本实用新型包括售油装置2和输油罐1,该输油罐1的出口12向售油装置2的注油口25输入食用油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售油装置2(参见图1~图4)包括封闭的外壳21,在外壳21内装有至少一个(三个)储油桶4(可以销售三种不同的油料),在该外壳21的背面设有安全门22,在该安全门22上装有售油锁具27。在所述的外壳21的顶端装有与所述的每一个储油桶4对应连接的油泵24和注油口25,该油泵24下端的入口通过油管6与所述的储油桶4连接,在油管6商连接有单向阀。该油泵24的出口装有出油口(管)23;在所述的注油口25内装有密封门7。
所述的售油装置注油口25的密封门7为平开式门,其门体的一边与外壳21内部通过销轴8铰接,该门体的另一边设有插销9。只有通过开启安全门22后才能手动开启密封门7。
参见图5和图6,所述的售油装置注油口25的密封门也可为球阀或蝶阀11,其阀杆11与一注油口锁具10的锁芯轴连接。
参见图7,在所述的输油罐1的入口15内装有密封阀门14,在该密封门上装有输油罐锁具16。
所述的输油罐的密封阀门14为球阀或蝶阀,其阀杆与所述的输油罐锁具16的锁芯轴连接。
在输油罐1的出口12内装有单向阀13。
本实用新型的售油锁具27和输油罐锁具16均可采用机械锁具或电子密码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在整个销售环节,上一级销售商掌握下一级销售商输油罐1或售油装置2锁具的开启权,只能由上一级销售商将自己销售的食用油保质地转运给下一级销售商,从而实现全封闭地运输食用油和销售食用油,对食用油进货渠道的质量进行有效地控制,保证食用油的质量,并可分清质量问题的责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子栋,未经袁子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480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水轻钢屋面
- 下一篇:利用建筑垃圾发泡成型的轻体保温隔热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