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塔机底架十字梁与砼基础梁的垂直连接定位构造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48026.5 | 申请日: | 2009-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1708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发明(设计)人: | 赵正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正义 |
主分类号: | E02D27/44 | 分类号: | E02D27/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0北京市昌平区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架 十字 基础 垂直 连接 定位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周期移动使用或固定使用的桅杆式机械设备砼基础的基础梁与上部机械设备的垂直连接定位构造。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电力、石油、信息、地矿、军事各领域的周期移动使用的如建筑固定式塔机、风力发电机、采油机、信号塔架、钻探机,大型陆基雷达等桅杆式机械设备基础,大都采用整体现浇砼基础,其明显弊端在于,资源利用率极低、施工周期长,寒冷地区制作周期更长,不能重复使用,同时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近年来已有砼预制构件十字形组合式塔机基础和正方形组合式塔机基础问世,开辟了桅杆式机械设备基础组合式、重复使用、基础砼预制构件轻量化的方向和道路。但针对桅杆式机械设备组合基础重复使用和轻量化两大技术经济目标,存在基础结构设计受机械设备底架十字梁制约而组合形式固定造成的浪费和适应面窄的情况;现有技术对承受倾翻力矩和垂直力较小的机械设备,尤其是占我国建筑塔机保有量80%以上的有固定底架十字梁的固定式建筑塔机,更急需从技术上解决国内各厂家生产的同型号塔机的底架十字梁的结构尺寸不同造成与基础垂直连接的构造不同形成的一种型号的组合式基础的垂直连接构造无法与几个厂家的同型号塔机的底架十字梁固定连接,亦即基础的通用性和广泛适用性问题。已有的一些非一次性筑死的地脚螺栓垂直定位连接构造虽然解决了地脚螺栓的移位和直径、长度变换难题,但都不同程度地对砼基础梁的截面造成损伤,成为基础安全的一种新的隐患。组合式基础的产业化实践证明,这是必须突破的影响桅杆式机械设备组合基础加快实现产业化的技术瓶颈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任务是在不损伤砼基础梁的前提下,提供一种能满足桅杆式机械设备的底架十字梁结构与砼基础梁的垂直定位连接要求,在设定的范围内,地脚螺栓位置沿砼基础梁纵向可以任意定位,在其横向使底架十字梁的宽度不受地脚螺栓位置的制约,地脚螺栓的直径、长度也能按设计要求调整的一种垂直连接定位构造。从而消除由于各厂家生产的同工作性能级别的桅杆式机械设备的不同的底架十字梁及其与砼基础梁不同的垂直连接定位构造与工厂化生产的已定型的砼基础之间无法通用的弊端,为加速实现桅杆式机械设备基础的标准化、工厂化生产创造条件。
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塔机底架十字梁与砼基础梁的垂直连接定位构造包括地脚螺栓(11)及其上部与桅杆式机械设备的塔机底架十字钢梁(8)的定位连接构造和下部由与砼基础梁(1)组合而成的四种构造形式——地脚螺栓(11)的下部垂直定位连接构造(一)或(二)或(三)或(四),及地脚螺栓(11)下端与地脚螺栓(11)的下部垂直定位连接构造(一)或(二)或(三)或(四)垂直连接的两种构造形式共同构成。
地脚螺栓(11)的下部垂直定位连接构造(一)包括沿砼基础梁(1)轴线纵向对称设置于砼基础梁(1)两外侧垂直立面的横剖面组合为T形的其矩形立面水平且其垂直面与砼基础梁(1)外立面为相互平行面的挑梁立板(3)、沿砼基础梁(1)横纵向均水平设置的与挑梁立板(3)的内立面连接组合成T形剖面的挑梁水平板(2)的大部分埋于砼基础梁(1)内;垂直肋板1号(4)均匀分布并与挑梁水平板(2)和挑梁立板(3)连接,挑梁水平板(2)和垂直肋板1号(4)上设有锚筋(5)与砼基础梁(1)锚固;肋板封口面板(22)设于砼基础梁(1)外立面,其外立面与砼基础梁(1)外侧立面相平并与垂直肋板1号(4)侧立面和挑梁水平板(2)的上面连接;J形吊挂件1号(6)正立面为上半部等腰梯形的下底边与下半部的矩形的上边为共用边的六边形,其侧立面为J形与挑梁立板(3)和挑梁水平板(2)组合成的T形下部配合,其上半部内面与梯形连接板(7)连接,地脚螺栓(11)的下端部与梯形连接板(7)垂直连接;J形吊挂件1号(6)下半部的立面上对应于挑梁立板(3)的范围内设有内螺纹与定位螺栓2号(25)的外螺纹配合的定位螺栓孔(24);如图1、2、3、4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正义,未经赵正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480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