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筋弯曲机钢筋抵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46066.6 | 申请日: | 2009-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05001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饶锦福;饶伟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达铁机械厂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F1/00 | 分类号: | B21F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钱 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筋 弯曲 抵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筋弯曲机的构造,尤其涉及一种可自由调整的钢筋弯曲机钢筋抵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钢筋弯曲机于前端的底部设有抵制装置,借由压缸驱动抵制件上升的方式,以抵制件配合钢筋弯曲主机的凸柱挟持钢筋,以利后续弯曲钢筋操作的进行。
前述抵制装置虽可达到挟持钢筋的效果,但由于压缸驱动的行程是固定的,因此当需要改变抵制件的朝上凸伸的高度,借此适应不同的使用场合时,只能以更换不同高度的抵制件的方式进行调整,但如此的调整方式除了拆换需要较多时间而造成麻烦以外,需要准备不同高度的抵制件使用亦使得更换调整较不经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钢筋弯曲机调整钢筋抵制装置的方式存在较麻烦且不经济的缺点,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筋弯曲机钢筋抵制装置,达到调整抵制高度快速且经济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钢筋弯曲机钢筋抵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机体承载座,该机体承载座设有一载板,于该载板前端部的中间穿设一撑顶杆穿孔,对应该撑顶杆穿孔的后侧,该载板朝下伸设一压缸设置板,对应该撑顶杆穿孔的下方,于该压缸设置板的前面朝前伸设一调整螺杆座,该调整螺杆座穿设一调整螺孔;一调整构造,该调整构造设有一调整座,该调整座以可改变上、下位置的形态结合于该压缸设置板的前面,该调整座并位于该调整螺杆座的上方,该调整螺杆座螺合一调整件,该调整件设有一垂直设置的调整螺杆,以该调整螺杆螺合于该调整螺孔,该调整螺杆的顶端顶靠于该调整座的底面,该调整螺杆底端又结合一调整把;以及一撑顶构造,该撑顶构造设有一撑顶压缸,该撑顶压缸设有一撑顶缸体,以该撑顶缸体结合于该调整座,该撑顶缸体朝上伸设一撑顶杆体,该撑顶杆体朝上穿过该撑顶杆穿孔,该撑顶杆体的顶端结合一抵制件,该抵制件顶部的侧旁设有一抵制块。
前述的钢筋弯曲机钢筋抵制装置,其中压缸设置板是垂直设置的板体,该压缸设置板的左、右两侧穿设两固定锁孔,所述调整螺杆座设于两固定锁孔之间的下方;所述调整座设有一后板,以该后板抵靠于该压缸设置板的前面,对应两固定锁孔于该后板的左、右两侧穿设两固定长孔,各固定长孔是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孔洞,该后板的底缘并朝前伸设一底板,又于各固定长孔与对应的各固定锁孔之间螺锁结合一螺栓螺帽组,所述撑顶压缸的撑顶压缸结合于该调整座的底板上。
前述的钢筋弯曲机钢筋抵制装置,其中对应所述两固定锁孔之间,于所述压缸设置板的前面结合一限位块,对应该限位块于所述调整座的后板中间穿设一轨道孔,该轨道孔是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孔洞,并且套设于该限位块的周围。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是将钢筋弯曲主机设置于机体承载座的载板上,并将数个钢筋置于抵制件的上方,当钢筋弯曲主机运作时,是先将凸柱前伸,接着以撑顶压缸驱动抵制件上升,以抵制件的抵制块与凸柱一同抵制固定各钢筋的位置,以利后续进行钢筋弯曲的加工作业。
由于撑顶压缸驱动抵制件的行程是固定的长度,因此需要改变抵制块抵制的高度以配合不同的使用情况时,是以转动调整件上升或者下降的的方式改变调整座的高度,如此升降抵制件朝上凸伸的起始位置,借以变动抵制块朝上抵制的高度,以配合凸柱达到较佳的抵制钢筋效果。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改变抵制钢筋的高度时只要转动调整件即可,不需要拆换不同高度的抵制件,因此具有调整使用较经济且实施快速的功效,能方便使用者利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调整高度的实施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0机体承载座 11载板
111撑顶杆穿孔 12压缸设置板
121固定锁孔 122限位块
13调整螺杆座 131调整螺孔
20调整构造 21调整座
211后板 2111固定长孔
2112轨道孔 212底板
22螺栓螺帽组 23调整件
231调整螺杆 232调整把
30撑顶构造 31撑顶压缸
311撑顶缸体 312撑顶杆体
32抵制件 321抵制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达铁机械厂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达铁机械厂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460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面发光体
- 下一篇:电子材料用Cu-Ni-Si-Co系铜合金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