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偏梯形螺纹油管接箍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45903.3 | 申请日: | 2009-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91240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树龙;卢会立;庄明辉;周广军;杨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树龙 |
主分类号: | E21B17/02 | 分类号: | E21B17/02 |
代理公司: | 大庆知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 成 |
地址: | 163416黑龙江省大庆***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梯形 螺纹 油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采油领域中油水井所用的管柱连接用接箍,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偏梯形螺纹油管接箍。
背景技术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通过许多根油管由接箍连接组成油管柱,深入到井下组成原油向地面的输送通道。目前油田广泛使用的油管与接箍的连接方式为平式油管和加厚油管两类,其连接形式多采用锥管圆螺纹连接,这种连接方式的连接强度一般只有管体的60%~80%,且内外螺纹连接的端头处产生环形应力集中区,在井下交变载荷的作用下,在螺纹连接部位会发生疲劳断裂及滑脱,致使管柱脱段,造成井下事故,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失。为了改善这一不足,目前采用对管端加工螺纹部位进行墩粗的方法,即加厚螺纹部分使油管及接箍的连接强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墩粗工艺使加工成本上升,同时由于接头部位比管体更加粗大,使油管下井时环空面积减小,也不利于油管柱顺利起下井,而在井下作业时反复上扣、卸扣,锥管圆螺纹牙形容易损坏,影响连接的密封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油管与接箍连接强度低,易发生断裂及滑脱,且牙形易损坏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偏梯形螺纹油管接箍,该接箍与油管连接强度高,牙形不易损坏,连接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偏梯形螺纹油管接箍,包括油管及接箍,所述的接箍与油管为偏梯形内外螺纹连接,且接箍孔内有定位台肩,定位台肩上的两定位面分别与油管端面吻合,而定位台肩的两侧对称有径向环形密封带分别与油管上靠近端部的非螺纹外径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偏梯形螺纹齿形连接,与同钢级、同规格三角螺纹油管接箍连接相比,其抗滑脱性能高出20%以上,联结强度较传统方式有所提高,并且偏梯形螺纹具有独特的扣形设计,使偏梯形螺纹油管在井下作业中反复上卸扣不易产生错扣现象,连接速度快;并且采用油管端部与接箍内台肩定位面密封;靠近端部的非螺纹外径与接箍内环形密封带径向过盈密封及螺纹受力面密封三重密封结构,提高了连接的密封性;接箍内定位台肩位于尺寸的中间位置,为控制拧紧位置、提高连接强度和可靠密封提供了保证。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3为附图2中序号2接箍内孔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4为附图2中序号1油管的端部放大图。
1-油管2-接箍3-定位台肩4-径向环形密封带5-油管端面6-定位面7-非螺纹外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由附图1至附图4所示,该油管接箍2与油管1采用偏梯形螺纹连接,在接箍2的内孔中轴向中间位置有一定位台肩3,定位台肩3上有两定位面6,定位台肩3的两侧对称有径向环形密封带4如附图3所示,而两定位面6的形状及倾斜角度与油管端面5的形状及倾斜角度相吻合如附图4所示,可以是倾斜成一定角度的相互吻合的斜面,也可以是相互吻合的弧形面,使得接箍2与油管1偏梯形内外螺纹连接旋紧后,定位台肩3上的定位面6与油管端面5完全吻合密封;而接箍2内位于定位台肩3两侧的环形密封带4与油管1靠近端部的非螺纹外径7形成过盈配合密封,而环形密封带4的形状可以是沿着接箍2内壁径向向内凸起的环形棱或环形弧面,并保证与油管1靠近端部的非螺纹外径7形成过盈配合如附图2所示;当油管1两端的偏梯形外螺纹与接箍2孔内偏梯形内螺纹连接并旋紧时,偏梯形螺纹的受力面形成螺纹面密封。
该油管接箍由于采用偏梯形螺纹连接的形式,与同钢级、同规格三角螺纹油管接箍相比,其抗滑脱性能高出20%以上,普通三角螺纹结构经水压试验压力为25-30MPa,抗拉强度20-40吨;而偏梯形螺纹结构经水压试验压力为35-40MPa,抗拉强度40-60吨,连接强度较传统方式有所提高;偏梯形螺纹具有独特的扣形设计,使偏梯形螺纹油管与接箍在井下作业中反复上卸扣不易产生错扣,连接速度快;接箍内定位台肩位于轴向尺寸的中间位置,这为控制拧紧位置、提高连接强度和保证可靠密封提供了保证;内部结构上采用油管端部与接箍内台肩上的定位面密封、油管上的非螺纹外径与接箍内径向环形密封带过盈密封及螺纹受力面密封三重密封结构,即保证了连接的密封性,又提高了强度,同时延长了螺纹牙形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树龙,未经李树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459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快速组装式电缆防喷盒
- 下一篇:一种便于清洁的日光灯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