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用电子水泵固定支架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43674.1 | 申请日: | 2009-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90143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发明(设计)人: | 蒋向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1/02 | 分类号: | B60K11/02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梅生;孙文彩 |
地址: | 241009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电 水泵 固定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电子水泵固定支架,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在车前舱内装配电子水泵的固定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为增压发动机单独配备电子水泵,以便为停机后的增压器进行冷却的车型并不多见,电子水泵的布置也没有形成一定的规范,配备辅助电子水泵的增压发动机,由于前舱空间狭小,水泵的布置既要考虑排气侧的高温,也要考虑装配工艺问题。
目前已有的电子水泵固定支架(如图1所示,)在对电子水泵进行固定时,首先需要将固定支架从电子水泵泵体的末端套到泵体适当的位置上,再用螺栓穿过固定支架顶端的两个固定孔与车身纵梁的突焊螺母进行装配,由于固定支架的装配方向垂直于纵梁壁,可视性相当差;另外,由于前舱空间狭小,所有的操作,只能用一只手来进行,而且只能用手动工具装配,每辆车至少需要6-10分钟,生产率相当低下。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电子水泵固定支架,通过优化固定支架的结构,解决电子泵装配困难问题,同时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由以前的每辆车6-10分钟,缩短到目前的20秒,而且能降低振动对电子水泵造成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车用电子水泵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包括:一端相互铰接且可相对转动的主支架和副支架,主、副支架的另一端可相对固定,在主支架的铰接端具有一呈“L”形的延伸段,该延伸段上开设有可将主支架固定于汽车前舱内的安装孔,所述主、副支架的相对面为可将电子水泵夹持固定的圆弧面。
所述主、副支架远离铰接端的一端均开设有螺栓孔,主、副支架之间可通过穿插于螺栓孔的螺栓固定。
所述主支架和/或副支架与电子水泵相接触的圆弧面上固设有可保护电子水泵的减振橡胶垫片。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增压发动机增压器冷却辅助电子水泵,属于发动机本体部件,装配时随动力总成一起上线,只有等动力总成固定完毕后才能对其进行固定,这时前舱的空间相当狭小,难以装配且不能使用电动工具,装配效率低且劳动强度大。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支架分为主、副支架,两者之间可相对转动,由于新型支架的特殊结构,可将电子水泵的固定分成两步:第一步,在汽车前舱布置时,前舱空间相当宽敞,把支架固定于设置好的位置;第二步,电子水泵随发动机总成上线后,这时前舱空间相当狭小,只需将副支架抬起到竖直位置,将电子水泵壳体放到主、副支架相对的弧面内,压下副支架,然后用螺栓将主、副支架固定即可。因主、副支架之间的固定点远离纵梁壁,可视性好,同时螺栓是竖直装配,可以用自动工具在前舱狭小的空间内操作,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支架的使用状态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支架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标号:1主支架,2副支架,3螺栓孔,4延伸段,5安装孔,6电子水泵,7减振橡胶垫片,8突焊螺母。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非限定实施例如下所述:
实施例:图2、3所示,本实施例的车用电子水泵固定支架,包括:一端相互铰接且可相对转动的主支架1和副支架2,主、副支架的另一端均开设有螺栓孔3,主、副支架之间可通过螺栓、螺母相对固定,在主支架的铰接端具有一呈“L”形的延伸段4,该延伸段与主支架1为一体式结构,并在延伸段上开设有可将主支架固定于汽车前舱内的安装孔5,图2所示,主、副支架的相对面为可将电子水泵6夹持固定的圆弧面。
具体设置时,可在主支架和/或副支架与电子水泵相接触的圆弧面上固设减振橡胶垫片7,当电子水泵6被夹持于主、副支架之间时,减振橡胶垫片7可对电子水泵起保护作用。
装配时,图3所示,先将主支架1通过安装孔5固定到车身的右纵梁两个预先设计好的突焊螺母8上,等到动力总成固定完毕后,从前舱右边缘,将副支架2抬起到竖直位置,然后将电子水泵泵体放入主副支架相对的凹面所形成的凹槽内,再把副支架2压下,用螺栓将电子水泵固定于主、副支架之间即可。因主、副支架之间的固定点远离纵梁壁,可视性好,同时螺栓是竖直装配,可以用自动工具在前舱狭小的空间内操作,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436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实现锁体主舌自动弹出的触发机构
- 下一篇:一种新型动力总成悬置软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