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摩擦驱动失速自动补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42175.0 | 申请日: | 2009-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832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龚志强;姜曦;熊建春;肖旨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奈尔斯西蒙斯赫根赛特中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15/00 | 分类号: | B23Q15/00;G05D13/62;G05B19/18 |
代理公司: | 江西省专利事务所 36100 | 代理人: | 黄新平 |
地址: | 330029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擦 驱动 失速 自动 补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擦驱动失速自动补偿装置。
背景技术
火车轮对在进行切削加工时,通常采用刚性驱动轮与车轮踏面直接接触的摩擦驱动,通过接触面间的摩擦力驱动轮对转动。随着主切削力的变化,驱动轮和轮对之间的摩擦力不断变化,一旦遇到加工硬点或硬化表层时,切削深度及进刀量会增大,此时主切削力就会急剧加大,驱动轮与车轮之间的摩擦力也同时跟随其增大,当主切削力大于最大驱动摩擦力,轮对转速就会降低,而驱动轮的转速又不变,驱动轮与轮对之间就会出现滑动失速现象,失速的存在会造成加工中断、刀具损坏,甚至损坏整台机床。为避免失速现象产生,只有在失速出现时的极短时间内,在保持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及时降低驱动轮的转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轮对切削加工时,能避免失速现象产生的摩擦驱动失速自动补偿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摩擦驱动失速自动补偿装置,包括支架、进给手轮、旋转编码器、测速探头、单片机、光电耦合管、数控装置、变频器及电机,旋转编码器与测速探头安装在支架端部由支架上的进给手轮控制,测速探头直接与轮对接触,测速探头通过旋转编码器与单片机相连,单片机经光电耦合管与数控装置连接,数控装置再控制变频器、电机及驱动。测速探头的旋转经旋转编码器输出电平给单片机,单片机根据输入的电平计算出轮对的转速,并将实际转速与所存贮的转速进行比较,发出不同信号给数控装置,数控装置根据不同信号给变频器发出变频与不变频信号以控制电机的转速,从而控制驱动轮的转速。
本实用新型的摩擦驱动失速自动补偿装置,对于防止失速现象的产生有极高的功效,当刀具进行切削时,随着反力矩的突然增大,轮对转速随之下降,此时,失速自动补偿装置通过数控装置将速度瞬间先使驱动轮和摩擦轮的线速度保持一致,再将转速提高到正常值,从而避免失速现象产生。本装置元器件均选用工业级产品,抗干扰强,其操作方便,只需人工进给测速探头,其余工作自动完成,具有技术先进,设备简单,经济实用的特点,有很广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摩擦驱动失速自动补偿装置,包括支架1、单片机2、进给手轮3、旋转编码器4、测速探头5、光电耦合管、数控装置、变频器及电机,旋转编码器4与测速探头5安装在支架1端部由支架1上的进给手轮3控制,测速探头5直接与被加工的轮对6接触,测速探头5通过旋转编码器4与单片机2相连,单片机2经光电耦合管与数控装置连接,数控装置再控制变频器、电机及驱动轮。本实施例中,旋转编码器4采用26LS32,单片机2为8031,光电耦合管采用4N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奈尔斯西蒙斯赫根赛特中机有限公司,未经江西奈尔斯西蒙斯赫根赛特中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421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