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碳棒透气率测试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41499.2 | 申请日: | 2009-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860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秦以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范 晴 |
地址: | 215123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棒 透气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碳棒透气量测试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检测较为准确的电池碳棒透气率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在锌锰电池行业中,不同种类的电池要求不同的碳棒的性能。如:糊式电池要求碳棒具有一定的透气性,但不渗液。利用碳棒的透气性,减少电池由于自放电产生的气体在电池空气室中积聚,消除电池受热产生的气胀,有效避免电池受热爆炸的风险。而纸板电池要杜绝或者尽可能地降低其透气性,避免空气中的氧气通过碳棒的毛细孔进入电池内部,造成在负极与隔膜之间形成结晶。这需要使用不透气碳棒才能解决。当前,电池行业和碳素行业还缺少可靠的测试仪器和装置,给生产单位和使用碳棒厂家带来一定困难,随着电池生产的发展,尤其是高性能纸板电池的迅速发展以及碳棒产品的出现,测定碳棒透气性的要求日益强烈。
透气率为单位时间内透过碳棒的气体的体积来表示,它的测量通常采用排水集气法来进行。如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ZL92200255.X于1992年8月5日公开了一种能够测试锌锰电池碳棒透气量的测试装置,该专利主要由盖帽、橡胶垫、测试座、储液管、带刻度玻璃管直接连通构成。测试时,需将碳棒插入该装置的测试座上橡胶中心孔内,旋上盖帽,再接通外部气源,从带有刻度的玻璃管上,直接读出碳棒的透气量。该专利检测较为方便,但存在以下一些问题:测试座和储液管直接连接,每次测试需要将碳棒夹具置于水中进行操作;测试过后会有部分气体留在储液管内,再次测试时,需要将整个装置打开释放气体,操作比较繁琐;测试时由于对集气装置没有相应的装置,导致测试结束后透过碳棒的气体仍然进入集气装置,测量的结果不太准确。而且由于需要在进气管和集气管都与测试座相连,制备测试座成本较高,而且需要更高的气密性要求。测试过后,需要上下移动储液管,调节储液管和量气管内液体在同一水平面上。现有技术的碳棒透气率测试装置不能满足透气率测定越来越高的要求,本发明由此而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棒透气率测试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碳棒透气率测试装置费用较高、操作较为繁琐等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这些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碳棒透气率测试装置,包括集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装置为由橡皮管连接量气管、储液管而成的U型管,所述量气管上端封闭且与碳棒一端管路连通;所述碳棒另一端与集气装置不连通的进气装置管路连通。
优选的,所述的测试装置还包括测试夹具,所述碳棒置于测试夹具中,测试夹具的碳棒上端通过管路与量气管连通,测试夹具的碳棒下端侧面连接进气装置。
优选的,所述的测试夹具为外侧为密封圈密封的固定碳棒装置,所述碳棒置于在测试夹具中,碳棒上端加压压盖,所述压盖上开设集气管路与量气管连通;所述的进气装置通过密封圈与碳棒下端的测试夹具连通。
优选的,所述压盖下端设置橡皮垫圈将碳棒密闭分割成进气通道和集气通道;所述测试夹具通过底座固定螺母固定在测试台上。
优选的,所述的进气装置为设置有阀门启闭的进气管,进气管与测试夹具的碳棒下端进气通道连通;在所述进气管阀门前端设置压力监测装置。
优选的,所述的进气管上设置调压装置,调压装置设置在阀门的前端,在调压装置、阀门间设置压力监测装置。
优选的,所述压力监测装置为压力表;所述调压装置为减压阀。
当将压缩气体(如空气或氮气)通入进气管时,减压阀将压缩气体调整到0.4MPa左右,通过压力表可以实时监测进入气体的压力大小。
优选的,所述的量气管上端通过T形三通玻璃活塞组件或三通控制与碳棒一端管路连通或与空气连通;所述量气管上端通过直形两路玻璃活塞控制启闭。
优选的,所述的T形三通玻璃活塞组件包括与碳棒一端集气管路连接的a端,与量气管连接的c端,与空气相通的b端,及位于三个端口交接处的三路玻璃活塞,所述三路玻璃活塞可以根据需要启闭T形三通玻璃活塞组件的a端、b端和c端两两连通。所述直形两路玻璃活塞组件一端与量气管和c端连通,另一端与空气相通,两端之间设有一个两路玻璃活塞控制启闭。
优选的,所述的量气管和储液管为标有刻度的酸式滴定管,两者通过橡胶连接管连通成U型管;所述U型管通过滴定管架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在集气装置上设有三通玻璃活塞组件,在测试前可以转动三路玻璃活塞使T形三通玻璃活塞组件a端与b端相通,便能释放多余气体,减少管路中气体的干扰,方便再次的测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414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