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电池充放电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36010.2 | 申请日: | 2009-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2027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发明(设计)人: | 杨旭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1M10/44;H03K17/60;G05B11/01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永杰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志强 |
地址: | 518057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放电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充电放电电路,确切地说是一种可自由拔插的双电池供电电路。
技术背景:
在当今的高科技时代,移动电话、PDA、笔记本电脑、医疗设备以及测量仪器等便携式设备随处可见。随着便携式产品功能日益强大,功耗也随之增长。供电问题成为工程师设计环节较为头痛的问题。
目前,通常的便携式产品采用锂离子或镍氢电池供电,由于需要保证设备尽可能长的工作时间或者待机时间,需要增大电池容量,一般采用多节串联,或者增大单节电池容量两种方式:
1、增大单节电池容量:大容量电池单位容量大,体积不会很大,节约产品空间,但是这样的电池充电时间和充电电流变大,容易引起电池充电电路发热严重,容量越大的电池,爆炸的风险也增大,同时大容量的电池,制作难度加大,成本增加,而且不易采购;
2、多节电池并联,电池电压升高,需要增加单独充电控制电路,增加了充电电路复杂程度,增加了电路成本,而且各家充电控制芯片不能兼容,无法实现通用性。
发明内容:
因此,为了延长设备的使用时间,同时免除频繁更换电池的麻烦,减少因为大容量电池使用带来的各种风险,本申请提出了双电池充电的概念及相应的双电池充放电电路。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易实现的双电池充放电电路;该电路可配合电池大大提高待机时间。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方案是:
一种双电池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电路包括:过流检测电路和双路充电开关电路,所述过流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双路充电开关电路的输入相连;所述的过流检测电路的输入与充电器的输出相连;所述的双路充电开关电路的输出分别与主电池和副电池正极相连。所述过流检测电路由一个PNP三极管以及所述的PNP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的电流检测电阻组成,通过检测所述电流检测电阻两端的电压,计算流经所述电流检测电阻的电流,若大于系统设定门限值,可以通过控制所述的PNP三极管的基极电流,关断所述的PNP三极管。
所述的双路充电开关电路,其具有两路独立的充电开关控制电路、充电控制开关以及两路独立的预充电电路;所述的两路充电开关控制电路通过外部电平导通或者截止充电控制开关,达到控制充电或者放电的目的;所述的预充电电路包括一个NPN三极管以及与所述的NPN三极管的发射机相连的限流电阻,所述的NPN三极管的基极连接一个电阻至电流检测电路的输入端,当充电器插入,高电平将会打开所述的NPN三极管,对电池进行预充电,预充电的电流通过调节所述的限流电阻实现。
上述的两路独立的充电开关控制电路,其中一路控制主电池充放电,充电控制开关的输出与主电池正极相连;另一路控制副电池充放电,充电控制开关的输出与副电池正极相连。
上述的充电控制开关,其包括:一个MOS管以及与MOS管栅极相连的上拉控制和下拉控制电路。
上述的下拉控制电路,其包括:带偏置的NPN三极管以及与所述的带偏置的NPN三极管的基极相连的外部控制端。
上述的上拉控制电路,其包括:上拉MOS管以及控制所述上拉MOS管的栅极相连的控制三级管;若果所述的控制三极管导通,则所述的上拉MOS管导通。
上述的控制三极管与带偏置的NPN三极管,都是内部带偏置电阻的NPN型三极管。
本发明全部采用分立元件搭建,电路简单,容易实现,成本低廉,且电路结合软件进行控制和调节,灵活方便。
采用本发明的电池可以是锂电池和镍氢电池的任意一种,这种电路的设计,大大减小了电池的使用风险和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电路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外部控制时序图;
图3是采用本发明的电池充电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以图1电路为实施例:
实施例中,主,副电池均采用3节串联的镍氢电池,充电输入电压5V。
充电过程:
如图1,电路的输入端V_CHG经过PNP三极管VT2,再经过电阻R3到达V_MAIN,再通过VT5和VT8分别到达电池X1和X2的正极。
过流保护:电路通过检测CHG_SENSE和V_MAINd的电压,两电压差值除以R3的阻值,可以计算出充电干路的电流,通过监测该电流,当超过系统设定值时,系统通过控制VT2的基极电流,达到防止电路过流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60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耗能电机
- 下一篇:检查通道装置及其使用其的门式行人安全检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