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折叠式台球桌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135531.6 | 申请日: | 2009-03-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3157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小兵 |
| 主分类号: | A63D15/00 | 分类号: | A63D15/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睿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文姬 |
| 地址: | 518053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式 台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台球球台,特别是涉及一种折叠式台球桌。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台球桌一般由台面和支架构成,台面又包括台面板、边沿和承载框架结构,台面板一般使用石材,为确保台面板的强度,防止爆裂现象,一般将台面板做的非常厚,结果导致台面板相当重,而为了承载重量较大的台面板并保证其稳定性,承载框架结构又必须做得很结实,这样又势必导致的整体重量加大,不易搬运。使用石材台面板不仅消耗大量石材,而且不利于自然环境保护,制造成本也较高;由于其不能折叠,娱乐后不使用时仍占用大量空间,造成空间的较大浪费,不利于家庭和办公室娱乐;有些台球桌虽然具备了折叠或两用功能,但要么仍显笨重不方便运输,要么尺寸太小,无法实现尺寸标准化;或者因为台面板的折叠而产生凹痕,导致台面不平整。总而言之,现有技术台球桌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重量较大,不易搬运;
2、消耗大量石材,不利于自然环境保护,造价也较高;
3、折叠台面板由于折叠处的凹痕使台面板存在凹凸不平的现象;
4、没有充分利用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出一种折叠式台球桌,包括台面板、边沿、承载框架和桌脚,尤其是,所述边沿包括至少四段,该各段边沿分别借助合页与所述承载框架的周边可转动连接;所述承载框架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该两框架沿与球台长边垂直的中轴线两边对称,并且两框架之间借助合页做可转动连接以保证两框架能被折叠成一起;所述台面板由木材或轻质合成材料做成,整块放置在所述承载框架上,台面板的四周边缘被夹持在所述各段边沿与承载框架之间;所述桌脚是可折叠支架,球台被折叠时,所述可折叠支架被折叠收入在所述两框架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重量较轻,结构合理,搬运方便;
2、不消耗大量石材,更好的保护自然环境,造价较低;
3、解决了折叠台面板的凹痕现象,不存在台面板凹凸不平;
4、存放便利,使有限的空间得到高效利用,有利于台球运动的家庭化、办公室化和普及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折叠式台球桌轴测投影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折叠式台球桌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折叠式台球桌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折叠式台球桌承载框架折叠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折叠式台球桌承载框架折叠好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折叠式台球桌台面板锁紧装置第一种实施方式(打开状态)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折叠式台球桌台面板锁紧装置第一种实施方式(锁紧状态)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折叠式台球桌台面板锁紧装置第二种实施方式(锁紧状态)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9是所述折叠式台球桌带有滚轮的夹具主视图;
图10是所述折叠式台球桌带有滚轮的夹具俯视图;
图11是所述折叠式台球桌带有滚轮的夹具仰视图;
图12是所述折叠式台球桌带有滚轮的夹具左视图;
图13是所述折叠式台球桌(不含带有滚轮的夹具)分解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所示之优选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一:参见图1,所述折叠式台球桌包括台面板1、边沿2、承载框架3、桌脚4和带有滚轮的夹具6;边沿2有六段,如图6和图7所示,其借助合页与所述承载框架3的周边可转动连接;如图2和图4所示,承载框架3包括第一框架31和第二框架32,该两框架沿与球台长边垂直的中轴线两边对称,并且两框架之间借助合页做可转动连接以保证两框架能被折叠成一起。带有滚轮的夹具6形状如图9、图10、图11和图12所示;如图2、图4和图5所示,该带有滚轮的夹具6安装有2个,夹持在边沿2与承载框架3重合的边沿,方便台球桌折叠后的移动。
所述台面板1由轻质合成材料做成,包括四层,自上至下依次为绒布层、石板表面层、玻璃纤维板层和铝蜂窝板层,并整块放置在所述承载框架3上,台面板1的四周边缘被夹持在所述各段边沿2与承载框架3之间;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桌脚4是可折叠支架4,其包括四个“y”型支架和横杆;所述第一框架31和第二框架32底面分别安装两个“y”型支架,两者之间由横杆连接固定。承载框架折叠时,可折叠支架4被折叠收入在所述两框架31、32之间,该折叠支架收入两框架后,再将两框架31、32对折收好,收好后的形状如图5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小兵,未经王小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55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