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良的轮转印刷连线裁切单元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32757.0 | 申请日: | 2009-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2456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发明(设计)人: | 姜大伟;刘长全;郑湘文;李敏;苏文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科彩印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F13/56 | 分类号: | B41F13/56;B41F13/60;B41F23/02;B41F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睿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罗兴元;郭文姬 |
地址: | 518118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良 轮转 印刷 连线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机械,特别是涉及一种改良的轮转印刷连线裁切单元。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轮转印刷一半都直接连线裁切单元,以提高印刷加工效率。以凹印机为例,承印纸张通过最后一印刷色组后,再经张力辊和传导辊进入裁切单元被裁切成单张。由于轮转印刷各部件高速旋转的特性,纸张在运行过程中,因摩擦容易产生静电,尤其是空气干燥时更为突出,这样导致被裁切的前后两单张之间容易产生粘连,使裁切单元的纸张传递不顺畅,出现堵纸现象,严重影响机器的运行速度和加工效率,同时也导致成品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出一种改良的轮转印刷连线裁切单元,能够在裁切前消除纸张静电,避免裁切单元出现堵纸现象,从而有效提高印刷机器的运行速度和加工效率,也使成品率得到有效保障。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可以通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设计、制作一种改良的轮转印刷连线裁切单元,经传导辊和张力辊,与最后一印刷色组连线设置;在所述裁切单元与所述印刷色组之间,设置有加湿装置,该加湿装置位于承印纸张背面的下方,其能喷出水雾到所述承印纸张背面和空气中,以提高承印纸张和空气的湿度。
所述加湿装置包括横置在承印纸张背面下方的管道,该管道的管壁上密集开设有细孔;该管道与加湿器接通,加湿器打出的水雾经所述管道喷到所述承印纸张背面和空气中。
所述加湿装置与裁切单元之间,还安装有静电消除器。
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改良的轮转印刷连线裁切单元的有益效果在于:1.在最后一印刷色组之后、裁切单元之前,设置加湿装置,并且该加湿装置设置在承印纸张背面的下方,这样能有效地在小范围内调节纸张和空气的湿度,相比于整个车间的湿度调节而言,湿度调节容易控制且效果好,使纸张在裁切前静电得以消除,有效避免堵纸现象,提高印刷机器的运行速度和加工效率,也使成品率得到保证;而且,由于此时印刷已经完成,且只在纸张背面加湿,因此,印刷油墨及印刷质量不会因湿度而受到影响;2.加湿装置可由市售加湿机连通一简易管道改装而成,改良成本和使用成本低(因仅在裁切之前一处进行湿度调节);3.还设有静电消除器,实现对静电的双重消除,进一步加强静电消除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改良的轮转印刷连线裁切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加湿装置50之管道51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是静电消除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之优选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一种改良的轮转印刷连线裁切单元10,以凹印印刷机的连线裁切单元为例,如图1所示,经传导辊20和张力辊30,与最后一印刷色组40连线设置;在所述裁切单元10与所述印刷色组40之间,设置有加湿装置50,该加湿装置50位于承印纸张100背面的下方。如图2所示,所述加湿装置50包括横置在承印纸张背面下方的管道51,该管道51的管壁上密集开设有细孔511;该管道51与加湿器接通(加湿器为市售的工业加湿器,图中未画出),加湿器打出的水雾经所述管道51喷到所述承印纸张100背面和其邻近空间的空气中,以提高承印纸张和空气的湿度。
为了进一步保证静电消除的效果,如图1所示,在所述加湿装置50与裁切单元10之间,还安装有静电消除器60,该静电消除器60结构和原理均属现有技术,其结构如图3所示。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科彩印务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科彩印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27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