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32428.6 | 申请日: | 200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0290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24 |
发明(设计)人: | 王昆;陈国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02 | 分类号: | H01R13/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8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设置在电缆终端部的插头型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手机及其它携带用的电子设备中,通过使设置在电缆终端部的电连接器(插头连接器)与电子设备侧的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嵌合,从而进行信号传输或电流传输。在这种电连接器中,在这些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的嵌合状态下,有时会受到扭动等过度的作用力,因此需要提高连接器对应扭动力的强度。
在特开2002-298985号中公开如图1所示的插头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设置在电缆终端处并进行树脂成型的抓持部100、以及从该抓持部突出并插入嵌合到对象连接器中的嵌合部112。更加具体的说,包括保持多个端点的壳体,以及覆盖该壳体外周的覆盖部件120、140。覆盖构件包括具有筒状嵌合部的第一覆盖部件120和固定在第1覆盖部件120上的第二覆盖部件140,并通过使第一覆盖部件的销部146a和146b以及凸部147卡紧在设置于第二覆盖部件140上通孔125a、125b和125c中,从而能够保持第一覆盖部件120和第二覆盖部件140的定位和防止使用过程中的扭动。但是由于使第一覆盖部件的销部146a和146b以及凸部147是卡紧在设置于第二覆盖部件140上通孔125a、125b和125c中,且第一覆盖部件和第二覆盖部件的重叠面积小第一覆盖部件120和第二覆盖部件140受到强度较大的扭动力时,第一覆盖部件的销部146a和146b以及凸部147容易与与第二覆盖部件140的通孔脱离,而且形成销部146a和146b以及凸部147还必须进行其他的折弯加工,为了正确的进入第二覆盖部件140的通孔中,也需要额外的加工,导致制造工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耐扭动性低,制造工艺复杂的问题,提供一种耐扭动性高、容易制造的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保持多个端子的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外周的覆盖部件;
所述壳体具有用于固定所述端子的壳体主体部,以及从该壳体主体部向前端延伸的板状的壳体嵌合部,所述端子沿着该延伸方向排列设置于壳体嵌合部内;
所述覆盖部件包括第一覆盖部件和第二覆盖部件;
所述第一覆盖部件包括覆盖所述壳体嵌合部的第一覆盖嵌合部,覆盖所述壳体主体部一部分的第一覆盖主体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覆盖嵌合部与第一覆盖主体部的连接部;
第二覆盖部件包括覆盖所述壳体主体部一部分和第一覆盖嵌合部的第二覆盖主体部;
所述壳体主体部上设有凹槽,所述第一覆盖嵌合部具有向延伸方向的相反方向设置的端部,所述端部可插入所述凹槽中,所述凹槽和端部的配合处设有卡紧机构以使所述壳体和第一覆盖部件紧固配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当对象连接器插入和拔出该连接器的过程中发动扭动时,由于所述端部插入所述凹槽中同时所述端部与凹槽之间设有卡紧机构,使得所述壳体和第一覆盖部件不会分离,从而提高该电连接器的耐扭动性,同时凹槽和端部可在壳体和第一覆盖部件生产的过程中一体成型,因此制造工艺简单,容易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覆盖部件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覆盖部件和壳体配合的立体图;
图7为图6的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保持多个端子的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外周的覆盖部件;
所述壳体具有用于固定所述端子的壳体主体部,以及从该壳体主体部向前端延伸的板状的壳体嵌合部,所述端子沿着该延伸方向排列设置于壳体嵌合部内;
所述覆盖部件包括第一覆盖部件和第二覆盖部件;
所述第一覆盖部件包括覆盖所述壳体嵌合部的第一覆盖嵌合部,覆盖所述壳体主体部一部分的第一覆盖主体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覆盖嵌合部与第一覆盖主体部的连接部;
第二覆盖部件包括覆盖所述壳体主体部一部分和第一覆盖嵌合部的第二覆盖主体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24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