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珍珠棉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32417.8 | 申请日: | 2009-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1132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发明(设计)人: | 孙和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和永 |
主分类号: | B65D65/38 | 分类号: | B65D65/38;A45C13/02;G10K11/162;F16L59/02;C08J9/12;C08L23/06;B29C47/00;B29C47/88;B29B1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珍珠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珍珠棉,尤其涉及到一种耐压性能好以及生产成本低的珍珠棉。
背景技术
聚乙烯发泡棉是非交联闭孔结构,又称珍珠棉(EPE),是一种新型环保的包装材料。它由低密度聚乙烯脂经物理发泡产生无数的独立气泡构成。克服了普通发泡胶易碎、变形、回复性差的缺点。具有隔水防潮、防震、隔音、保温、可塑性能佳、韧性强、循环再造、环保、抗撞力强等诸多优点,亦具有很好的抗化学性能。是传统包装材料的理想替代品。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仪器仪表、电脑、音响、医疗器械、工控机箱、灯饰、工艺品、玻璃、陶瓷、家电、喷涂、家俱、酒类及礼品包装、五金制品、玩具、瓜果、皮鞋的内包装、日用品等多种产品的包装。加入防静电剂和阻燃剂后,更显其卓越的性能.
另外珍珠棉还被大量用于手袋箱包的弹性衬里,工业生产的隔音、隔热材料、农用保温材料、水产养殖的漂浮设备、体育用品的防护垫,水上作业救生器材,家庭、宾馆的地板装修、衬垫等等。其管材大量用于空调、童车、儿童玩具、家私等行业。
现有用一般生产工艺生产的珍珠棉产品表面成孔状,其耐压性能不好,因此在运输的过程中由于车辆震动而导致珍珠棉产品变形,因此改善珍珠棉产品的耐压性能和缓冲性能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为了弥补上述现有珍珠棉耐压性能和缓冲性能的不足之处,本发明人设计了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珍珠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耐压性能好以及生产成本低的新型珍珠棉。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珍珠棉,包括珍珠棉本体,所述的珍珠棉本体表面为膜状结构。
所述的珍珠棉本体为长方体结构。其也可以根据客户不同需求制作成不同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生产工艺是,其包括搅拌工序、送料驱动工序、加热熔化工序、发泡工序和挤出工序,各工序具体如下,
搅拌工序:将新的LDPE颗粒和循环回收LDPE料搅拌混合均匀;
送料驱动工序:固态LDPE颗粒经进料口进入,由螺干驱动向前输送;
加热熔化工序:电加热环将LDPE慢慢融化成液态;
发泡工序:高温液态的聚乙烯在附料单干脂和煤气的催化作用下发泡成孔状结构;
挤出工序:发泡后的珍珠棉经冷却后从模头挤出。
挤出工序是发泡后的珍珠棉经冷淋工序后从模头挤出;于挤出工序后面设有速冻工序,速冻工序是在高温珍珠棉从模口挤出时,用强冷空气在珍珠棉出口的瞬间冷却珍珠棉表面,使珍珠棉不会发泡而成膜状结构。从而增加了珍珠棉的耐压性能和缓冲性能。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珍珠棉有益效果是:
珍珠棉本体表面为膜状结构,进而增加了珍珠棉的耐压性能和缓冲性能,因为提高了珍珠棉材料的缓冲性能,所以保证了客户的产品在运输中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正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珍珠棉本体 11、膜状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施的:
一种新型珍珠棉,包括珍珠棉本体10,珍珠棉本体10表面为膜状结构1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珍珠棉本体10为长方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生产工艺包括搅拌工序、送料驱动工序、加热熔化工序、发泡工序和挤出工序,其中
搅拌工序:将新的LDPE颗粒和循环回收LDPE料搅拌混合均匀;
送料驱动工序:固态LDPE颗粒经进料口进入,由螺干驱动向前输送;
加热熔化工序:电加热环将LDPE慢慢融化成液态;
发泡工序:高温液态的聚乙烯在附料单干脂和煤气的催化作用下发泡成孔状结构;
挤出工序:发泡后的珍珠棉经冷却后从模头挤出。
另外挤出工序是发泡后的珍珠棉经冷淋工序后从模头挤出;于挤出工序后面设有速冻工序,速冻工序是在高温珍珠棉从模口挤出时,用强冷空气在珍珠棉出口的瞬间冷却珍珠棉表面,使珍珠棉不会发泡而成膜状结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珍珠棉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和永,未经孙和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24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