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背光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31880.0 | 申请日: | 2009-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99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1 |
发明(设计)人: | 何忠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华映显示科技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7/00;F21V8/00;F21V19/00;F21V5/00;G02F1/13357;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显示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产业及相关电子产业日益发达,行动电话(mobile phone)、数字相机(digital camera)、数字摄影机(digital video camera)、笔记型计算机(notebook)以及桌上型计算机等数字化工具无不朝向更便利、多功能且美观的方向发展。然而,在使用这些信息产品时,显示屏幕是不可或缺的人机沟通界面,透过上述产品的显示屏幕可以为使用者的操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其中,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已成为显示屏幕的主流。由于液晶显示器本身并不具有发光的功能,故在液晶显示器下方必须提供一背光模块以提供光源,进而达到显示的功能。
图1为现有一种背光模块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1,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100包括背框110、胶框120、导光板130及光源140,其中胶框120承靠于背框110,导光板130配置在背框110上,而光源140配置于背框110的侧边,并位于导光板130的入光面132旁。光源140射出的光会进入导光板130将光路径导正之后出射。
以往背光模块100使用的光源140多为冷阴极荧光灯管(cold cathodefluorescence lamp,CCFL)。近几年来因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不断提升,使得发光二极管已渐渐取代冷阴极荧光灯管做为背光模块100的光源140。发光二极管较冷阴极荧光灯管具有绝对的优势,例如体积小、寿命长、低电压/电流驱动、不易破裂、发光时无显著的热问题、不含水银(没有污染问题)、发光效率佳(省电)等特性。
图2A为现有一种使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的示意图。请参考图2A,一般而言,因为发光二极管142为一颗颗的封装结构,所以会将发光二极管142配置在可挠性基板144上制作成光条后,再做为背光模块100的光源140使用。
请同时参考图1及图2A,然而因为发光二极管142与导光板130的入光面132之间存在着间隙,所以出射角度太大的光线会从此间隙漏光,使得液晶显示器会有局部亮点(Hot Spot),如图2B为背光模块有局部亮点的俯视示意图所示,将会影响液晶显示器的显示效果。由于俯视图1的背光模块100,部份的组件如反射片150、背框110及胶框120会遮蔽图中的光源140,所以图2B中省略反射片150、背框110及胶框120。
请继续参考图1,现有一种解决局部亮点的方式是在导光板130及背框110位于导光板130上的顶部之间配置一上反射片150。虽然上反射片150的设置可以避免光线从发光二极管142与导光板130的入光面132之间的间隙出射而引起的局部亮点的问题,然而上反射片150需要使用双面胶粘贴固定于背框110上,所以耗费双面胶的材料成本及人工组装工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旨在解决现有技术背光模块中局部亮点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背光模块,所述背光模块包括:
一背框、一胶框、一导光板以及一发光二极管光条;背框具有一承载部以及至少一挟持部,胶框承靠于背框的挟持部;导光板配置于背框的承载部上,且导光板的一侧容置于背框的挟持部及承载部之间;发光二极管光条包括一可挠性基板以及多个发光二极管;可挠性基板配置于背框及导光板之间;发光二极管配置于可挠性基板上,并位于背框的承载部上及导光板旁,其中每一发光二极管具有一第一遮罩,且第一遮罩位于挟持部及导光板之间。
进一步地,在背光模块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背框为金属背框。
进一步地,在背光模块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可挠性基板平行于背框的承载部,且位于承载部及导光板之间。
进一步地,在背光模块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可挠性基板垂直于背框的承载部,且位于挟持部及发光二极管之间。
进一步地,在背光模块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配置于导光板上的一光学膜片,且此光学膜片为棱镜片、扩散片或增光片,而第一遮罩还延伸至邻近光学膜片处。
进一步地,在背光模块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配置于导光板及背框之间的一反射片,其中反射片延伸至可挠性基板及导光板之间。
进一步地,在背光模块的一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还具有位于导光板及背框的承载部之间的一第二遮罩,且第二遮罩与第一遮罩共同挟持导光板的相对两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华映显示科技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华映显示科技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18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医用静脉输液手部固定支撑架
- 下一篇:静脉注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