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卡连接器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31279.1 | 申请日: | 200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404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1 |
发明(设计)人: | 祈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音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14 | 分类号: | H01R12/14;H01R13/648;H01R13/5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48 | 代理人: | 胡吉科 |
地址: | 21510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接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卡连接器结构,尤其是可携式通信装置的晶片卡植入的连接器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科技产业迅速发展,人与人在资讯交换所运用的工具或装置方面,也从早期的固定式(例如:家用或办公室的有线电话)朝个人化、行动化的可携式产品发展,目前广为消费大众所使用的行动电话手机(以下简称手机),前述手机不仅提供语音功能,更逐渐整合影像、文字、连接网际网路、收发电子邮件等多媒体服务。
而手机通常包括一本体、一通讯模组、一人机介面等,该通讯模组系配设于本体内,而所述人机介面则配设于前述本体上而电连接至上述通讯模组。
前述人机介面可为键盘组、麦克风、扬声器、显示器等,为了激起使用者的消费意愿,系统服务提供者(例如电信公司)大多采取手机搭配号码期约折扣的方式来加以促销,因此,使用者在某一电信公司的合约到期若发现其它电信公司有较佳的促销方案,有可能变更号码,惟顾及原号码广为客户、亲友等知悉,亦有可能新旧号码切换使用,导致需要更换不同号码的用户识别卡(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card,以下简称SIM card);或者,使用者为日常生活与工作的区隔而同时拥有两个以上号码。
现有技术中,例如:公告美国专利第6,863,537号,是揭示一底壳11与上盖13,前述上盖13可于开启与关闭之位置间枢转,该底壳11具有一锁扣件23,其具有一突片24,所述突片24具有一舌部26来啮合上盖13之外缘25,藉此可锁住前述上盖13;在将该突片24向外拉起时,可使所述舌部26脱离上盖13之外缘25,前述上盖13因而得以开启。
上述现有技术提示的锁扣方式,结构仍嫌复杂,且开启时的操作亦不方便,例如:需要一手拉起上盖,另一手协助扳开锁扣件;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构造更简化、易于製造,且操作更容易的结构,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更好的克服上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卡连接器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卡连接器结构,主要包括本体、第一遮蔽壳体和第二遮蔽壳体,所述本体设有至少一凸块,所述第一遮蔽壳体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凸块相对应的第一扣孔,所述凸块与所述第一扣孔相扣合;所述第一遮蔽壳体设有至少一个凸缘,所述第二遮蔽壳体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凸缘相对应的第二扣孔(1310),所述凸缘与所述第二扣孔相卡合。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本体还包括端子。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端子与所述本体为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第一遮蔽壳体设有第一肋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第二遮蔽壳体设有第二肋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现有技术揭示的卡连接器结构的改进,利用卡连接器的各个部份相互叠接,藉以扣合或开启所述卡连接器的壳体,有利于使用者置换插设于所述本体与壳体之间的晶片卡,节省组装时间;提升上述本体、第一遮蔽壳体、第二遮蔽壳体相互接合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2为图1组合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结合图1至图2,图中:卡连接器1;本体110;端子1110;凸块1120;第一遮蔽壳体120;第一扣孔1210;凸缘1220;第一肋部1230;第二遮蔽壳体130;第二扣孔1310;卡2。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卡连接器1,适合将至少一卡2插置于其中,该卡2可为晶片卡(例如:SIM card,惟不以此为限),所述卡连接器1包括:一本体110,可包含若干个端子1110(请配合参考图1、图3)以与该卡2的底面的金属接点(图未示)接触,亦即,所述端子1110对应于上述卡2的底面的金属接点,使用时,该端子1110与该卡2的底面的金属接点接触;前述端子1110可与该本体110一体成型(例如:所述端子1110利用埋入射出insert molding方式固接于本体110,惟不以此为限),藉以大幅提升上述端子1110与前述本体110的结合力,也增加所述端子1110的稳定度,更节省组装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音电子(苏州)有限公司,未经信音电子(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12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