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体电池及包括该单体电池的动力电池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31243.3 | 申请日: | 200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61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郑卫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0 | 分类号: | H01M10/00;H01M2/26;H01M2/30;H01M2/08;H01M4/02;H01M10/04;H01M2/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体 电池 包括 动力 电池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体电池及包括该单体电池的动力电池组。
【背景技术】
随着电池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其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越来越多的设备需求大功率输出,例如电动汽车,一般通过将多个单体电池连接成动力电池组使用,电池组一般将电池的螺钉和螺母作为正、负极柱,后并联、串联或混联电池的正、负极住组成所需求的大功率电池,此种连接方式存在接触内阻大、电池组重量重等一些缺陷。
本实用新型申请人在ZL200720147273中提出采用片状引出片代替上述极柱的电池结构,将电流引出(如附图1),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单体电池间的接触内阻。
但在上述结构中,由于电极端子2采用片状引出片为单片硬质金属,在电极端子2与极芯1的极耳11焊接时,焊接(超声波焊接)产生的振动易带动整个电极端子2的振动,有可能使电极端子2与盖板4的密封部位3造成松动,从而影响密封性能。同时,由于单片硬质金属与极耳11直接焊接,当内部极芯1出现松动时,易使两者焊接部5出现脱焊、虚焊等现象,影响电流输出效果,从而影响电池的整体功率输出特性等性能,特别是电池的长期使用和移动颠簸,更易影响电池的性能。在动力电池组中,单体电池之间的连接是通过两种硬质金属焊接在一起,没有缓冲结构,两单体电池之间的错动易对电池盖板2以及电极端子2之间的焊接部造成影响,会最终对单体电池之间的连接的可靠性造成影响。特别对于大型输出设备,需求的单体电池特别多,连接也更复杂,将会更大程度上影响电池组的性能,特别是像电动车等长期颠簸的电动工具,对电池组中的各种连接要求就更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单体电池的结构易造成电极端子的连接部位连接不牢固、盖板的密封不严,影响电池的安全和输出性能,提供一种输出稳定,更安全、可靠的单体电池和动力电池组。
一种单体电池,包括电池壳体、盖板和极芯,极芯在电池壳体内,盖板与电池壳体密封连接;
其中,盖板中还设有贯穿盖板的电极端子,电极端子包括伸入电池壳体内部与极芯连接的第一端部和引出电池壳体外用于引出电流的第二端部及贯穿于盖板内部的中间部分;盖板与电极端子之间由密封件密封;
其中,电极端子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为多层软导电片层叠或卷绕形成;或为多根软导电线组合而成。
本实用新型同时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多个单体电池的动力电池组,其中,多个单体电池通过串联、并联或混联连接。
本实用新型单体电池的电极端子的第一端部即电极端子与正、负极耳的连接部位采用多层软导电片层叠组成或软导电片卷绕形成;或为多根软导电线组合而成,可防止极芯错动对连接部位的影响,最终对电池的输出性能的影响,同时也能减少焊接等连接的振动对电池密封结构的影响.本实用新型电池的电极端子的第二端部采用多层软导电片层叠组成或软导电片卷绕形成,或为多根软导电线组合而成,由于层状结构具有更好的柔性缓冲作用,可减少或消除单体电池的错位对单体电池间的连接部位的影响,防止电池的移动对电池组功率输出特性等性能的影响,特别是对于现有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组,由于处于长期颠簸的环境,此种结构更为有利.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单体电池的电极端子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单体电池的电极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单体电池的电极端子与极耳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池组的单体电池间电极端子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池组的相互连接的单体电池间错动时电极端子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池组的单体电池间电极端子的另一种实时方式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池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单体电池,包括电池壳体、盖板和极芯。极芯在电池壳体内;极芯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设置在正极片、负极片之间的隔膜;极芯上还设有用于引出电流的正、负极耳。盖板与电池壳体密封连接;盖板中还设有贯穿盖板的电极端子,电极端子包括伸入电池壳体内部与正、负极耳连接的第一端部和引出电池壳体外用于引出电流的第二端部;电极端子与盖板接触部位还设有用于绝缘密封的绝缘密封件。其中,电极端子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为多层软导电片层叠组成或软导电片卷绕形成,也可为多根软导电线组合而成,组合的方式可采用卷绕或叠置等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12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