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激光打标机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31140.7 | 申请日: | 2009-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3803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高云峰;张洪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大族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J2/455 | 分类号: | B41J2/455;B41J29/38;G02B27/09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57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光 打标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激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激光打标机。
背景技术
目前,激光打标机被广泛地应用于激光加工领域,其利用高能量密度的激光对工件进行局部照射,使工件表层材料气化或发生颜色变化的化学反应,从而在工件表面留下永久性标记。激光打标可以打出各种文字、符号和图案等,字符大小可以从毫米到微米量级,这对产品的防伪有特殊的意义。
由于现有技术提供的激光打标机通常由冷却系统,控制系统,激光器系统等工业大系统组成,造成激光打标机体积庞大,质量沉重,不方便搬运和携带的问题。而现有一些特殊的应用场合,如大重型(汽车轴承、发动机和不便移动的工件(如火车铁轨))对激光打标记的便携性提出较高要求,因此,开发新型的便携式激光打标机具有实际市场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激光打标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提供的激光打标机体积庞大,质量沉重,不方便搬运和携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激光打标机,所述激光打标机包括:
打标控制单元(11);
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打标控制单元(11)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的激光功率控制单元(12),所述打标控制单元(11)调用待标记信息,控制所述激光功率控制单元(12)的电流输出端输出的电流的强度;
驱动输入端连接所述激光功率控制单元(12)的电流输出端、根据所述激光功率控制单元(12)输出的电流,输出相应强度的激光的激光二极管(13);
所述激光二极管(13)输出的激光经由一光学振镜系统(15)改变传播方向后,由一聚焦单元(16)汇聚成一光斑,并将所述光斑打在置于所述聚焦单元(16)焦点的待标记物体上;以及
同时与所述打标控制单元(11)、激光功率控制单元(12)、激光二极管(13)以及光学振镜系统(15)连接的供电单元(17)。
在上述激光打标机中,所述激光打标机还包括与所述打标控制单元(11)连接的用于存储待标记信息的存储器。
在上述激光打标机中,所述激光打标机还包括一将所述激光二极管(13)输出的激光整形成平行光束的光束整形单元(14)。
在上述激光打标机中,所述激光二极管(13)是光纤耦合的激光二极管,所述光束整形单元(14)是准直透镜。
在上述激光打标机中,所述光束整形单元(14)采用两块柱透镜从快、慢轴两个方向直接对所述激光二极管(13)输出的激光进行准直。
在上述激光打标机中,所述聚焦单元(16)是凸透镜、平场透镜或Fθ透镜。
在上述激光打标机中,所述供电单元(17)是电池组。
在上述激光打标机中,所述激光二极管(13)是单芯结结构、阵列结构或堆栈式排列结构。
在上述激光打标机中,所述光学振镜系统(15)是检流计式振镜系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打标控制单元通过控制光学振镜系统的摆动角度,改变激光二极管输出的激光的传播方向,并通过控制激光二极管接收的电流的强度,控制激光二极管输出相应强度的激光,完成在待标记物体上打标的功能。由于激光二极管的体积小巧,缩小了整机体积,利于携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激光打标机的原理图;
图2是图1中激光发射单元与光束整形单元的一种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激光发射单元与光束整形单元的另一种连接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打标控制单元通过控制光学振镜系统的摆动角度,改变激光二极管输出的激光的传播方向,并通过控制激光二极管接收的电流的强度,控制激光二极管输出相应强度的激光,完成在待标记物体上打标的功能。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激光打标机的原理,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大族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大族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11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