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散装物料的料流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28357.2 | 申请日: | 2009-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20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彭学元;赵渭康;马云峰;郑军;熊拾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00 | 分类号: | F16K3/00;F16K31/122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0209 | 代理人: | 张爱云 |
地址: | 400013***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装 物料 调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料流调节装置,特别是一种散装物料的料流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在CN201106688Y中公开了一种名称为“一种散装物料的料流调节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它主要由液压缸、连杆、旋转轴、中心导料管、箱体和检测元件构成,液压缸支撑在调节装置箱体上,液压缸的一端通过连杆与两根旋转轴连接。两根旋转轴的一端伸进箱体内并分别装有弓形梁及调节板,旋转轴的另一端装有检测元件,在箱体的中上部装有中心导料管,调节板位于中心导料管的下口。在该专利中两块调节板是重叠弧形对开式布置的,这样的结构存在如下的不足:由于两块调节板之间存在缝隙,时常出现卡料和跑料的现象;两块阀板在开启的时候所走的曲线不同,使得停位精度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装物料的料流调节装置,它不但能够避免出现跑料现象,而且还能精确调节物料的料流流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散装物料的料流调节装置,它包括设置在调节装置箱体上的液压缸,液压缸一端与连杆I的一端铰接,连杆I的另一端通过连杆II与连杆III铰接,所述连杆I和连杆III分别设置在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的旋转轴I和旋转轴II上,所述旋转轴I和旋转轴II的一端伸进箱体内并分别与弓形梁I和弓形梁II的一端连接,在弓形梁I和弓形梁II的另一端上分别设置有阀板I和阀板II,旋转轴I上装有检测元件,在箱体的中上部装有中心导料管,阀板I和阀板II位于中心导料管的下口,其特征是所述阀板I和阀板II并列对开设置。进一步的,所述阀板I和阀板II是并列对称对开设置。
所述阀板I和阀板II通过阶梯对接。所述阀板I上设置有台阶,阀板II上对应设置有凸台,所述阀板I和阀板II通过台阶和凸台搭接。当然也可以是所述阀板I上设置有凸台,阀板II上对应设置有台阶,所述阀板I和阀板II通过凸台和台阶搭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即阀板I和阀板II并列对开设置,所以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传动精确可靠,效率高,制造容易,费用低的优点,同时,它还具有如下优点:两块阀板对称设置,在开启时,所走的曲线是相同的,提高了停位精度,能够准确的调节料流量;两阀板搭接设计,并通过台阶与凸台的配合,防止了物料的跑料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2中A-A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B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如图1、2、3和4所示,一种散装物料的料流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调节装置箱体1上的液压缸2,液压缸2一端与连杆I3的一端铰接,连杆I3的另一端通过连杆II4与连杆III5连接,所述连杆I3和连杆III5分别设置在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的旋转轴I6和旋转轴II7上,所述旋转轴I6和旋转轴II7的一端伸进箱体1内并分别与弓形梁I8和弓形梁II9的一端连接,在弓形梁I8和弓形梁II9的另一端上分别设置有阀板I10和阀板II11,旋转轴I6上装有检测元件12,在箱体1的中上部装有中心导料管13,阀板I10和阀板II11位于中心导料管13的下口,所述阀板I10和阀板II11并列对开设置,从图中还可以看出,所述阀板I10和阀板II11是并列对称设置。
所述阀板I10和阀板II11通过阶梯对接。其结构如下:所述阀板I10上设置有台阶14,阀板II11上对应设置有凸台15,所述阀板I10和阀板II11通过台阶14和凸台15搭接。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是:支撑在调节装置箱体1上的液压缸2推动连杆I3带动旋转轴I6旋转,从而带动与旋转轴I6相连的弓形梁I8转动,使固定在弓形梁I8上的阀板I10转动;在连杆I3的另一端通过与之铰接的连杆II4推动连杆III5带动旋转轴II7转动,与旋转轴II7相连接的弓形梁II9和固定在弓形梁II9上的阀板II11转动;阀板I10和阀板II11的两端支承在箱体1上,旋转轴I6上装有检测原件12,物料通过中心导管13下落到结构为并列对称设置的阀板I10和阀板II11上,通过检测元件12可以控制阀板I10和阀板II11的开口度。并列对开的阀板I10和阀板II11在开启过程中,阀板I和阀板II是紧靠中心导料管下部边缘并逐渐远离的,避免了物料易卡现象,同时也避免了从缝隙跑料的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83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烟无卤阻燃聚碳酸酯及其制作工艺
- 下一篇:一种在衬底上实现微图案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