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废液/渣的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26056.6 | 申请日: | 2009-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591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张奎林;陈燕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宁寰再生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B09B3/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韶红 |
地址: | 400014重庆市渝中区***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液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渣或废液的处理装置,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对含碱的废渣或废液进行处理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药、化工、染料生产过程中,往往伴随有大量含碱废液、废渣的产生,若不加以处理、回收利用,对环境会造成极大的污染。
目前,染料行业在以苯胺基乙晴为原料生产靛蓝过程中产生大量含渣的废碱液。由于尚没有专门处理这种废碱液的装置,这种废碱液中除少部分总碱浓度为42%的废液可以卖给小造纸厂使用,其他的大部分碱液都是靠稀释后排放到二级废液处理站。这种废液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只有很少的造纸厂愿意购买;直接将这种废液排放一方面严重地危害环境,另一方面大量的废碱不能回收利用,造成严重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处理含碱废液/渣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废液/渣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喷雾吸收反应器和高温碳化反应装置,所述喷雾吸收反应器和所述高温碳化反应装置之间能够进行热量传递。
为了充分利用装置产生的热量,该装置还包括换热器,所述喷雾吸收反应器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换热器,对换热器中的液体进行预热。
为了将喷雾吸收反应器中的热气流夹带物进行回收,在所述喷雾吸收反应器和所述换热器之间设有旋风分离器;所述喷雾吸收反应器的热量经过所述旋风分离器净化后再传输至所述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各组成部件之间的具体连接优选为:所述喷雾吸收反应器和高温碳化反应装置通过管道A连接;所述旋风分离器与所述喷雾吸收反应器通过管道B相连,所述换热器与所述旋风分离器通过管道C相连。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喷雾吸收反应器即喷雾干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喷雾吸收反应器的料液进口内设有高速离心喷雾器。发明人利用物料之间的相互反应作用,将喷雾干燥器作为反应器应用,既具有干燥功能,又同时进行了对含渣废碱液的初步反应,当含渣废碱液从料液进口进入喷雾吸收反应器时,通过高速离心喷雾器雾化后进入所述喷雾吸收反应器的腔体内部,与管道A传送过来的二氧化碳进行初步反应。
所述高温碳化反应装置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回转窑或碳化反应炉。
所述回转窑是按逆流原理进行工作的,通常窑体具有一定的倾斜度,一般为2%~3%;燃料及助燃空气由较低的一端入窑,而物料则从较高的窑尾端加入,物料与热气流在窑内朝相反方向运动;当窑体转动时,就把物料带到一定高度,然后在重力的作用下,物料又沿斜面下落;由于窑体有一定的倾斜度,当物料升起和落下的时候,就向窑头方向前进一定距离,直至窑头,完成物料的焙烧反应过程。
为了充分利用回转窑中的热量,可以在所述回转窑的窑头外设有蒸发器,完成后续的产品结晶提纯过程。
所述碳化反应炉为发明人设计的间歇式高温碳化反应装置,包括通过火焰口连接的炉头和料池;所述炉头上设置有燃料进口;所述料池的侧面上沿热量行径路线设置有料门。所述碳化反应炉的工作原理为:在炉头中注入燃料,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和气体通过火焰口进入料池,与进入到料池中的废液/渣进行反应。
为了使得火焰口出来的热气流对着料池中的物料,烧料的效果更佳,所述火焰口的连接所述炉头的一端略高于连接所述料池的一端;所述料池的室内平面的高度略低于所述火焰口的高度而高于炉桥的高度;为了使热量辐射后反射回来,保证碳化反应炉的保温效果好,所述炉头和所述料池的顶部均为拱形;为了方便工作,所述炉头上设有观察口;所述料门为3~5个;为了是炉头的燃料燃烧更好,所述炉头的下部设置有风机。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基本工作原理如下:
CH4(天然气)+3O2(空气)——→CO2+2H2O;
C(碳)+O2(空气)——→CO2;
2NaOH+CO2——→Na2CO3+H2O;
2KOH+CO2——→K2CO3+H2O;
C、H、N(有机物碳、氢、氮)+O2(空气)——→CO2+N2+H2O;
本实用新型装置中的废液/渣的传输路线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宁寰再生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宁寰再生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60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