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耐用球阀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26055.1 | 申请日: | 2009-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2552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发明(设计)人: | 潘贤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贤超 |
主分类号: | F16K5/06 | 分类号: | F16K5/06;F16B21/12;F16K31/6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371000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耐用 球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耐用球阀。
背景技术
球阀在管路中主要用来做切断、分配和改变介质的流动方向。球阀是近年来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新型阀门,它具有以下优点:(1)流体阻力小,其阻力系数与同长度的管段相等;(2)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3)紧密可靠,目前球阀的密封面材料广泛使用塑料、密封性好,在真空系统中也已广泛使用;(4)操作方便,开闭迅速,从全开到全关只要旋转90°,便于远距离的控制;(5)维修方便,球阀结构简单,密封圈一般都是活动的,拆卸更换都比较方便;(6)在全开或全闭时,球体和阀座的密封面与介质隔离,介质通过时,不会引起阀门密封面的侵蚀;(7)适用范围广,通径从小到几毫米,大到几米,从高真空至高压力都可应用。
球阀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发电、造纸、原子能、航空、火箭等各部门,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
现有的球阀主要是由阀体、阀杆、阀芯和手柄等组成,阀芯位于阀体内,阀杆穿过阀体,其内端插于阀芯上的凹槽内,使阀杆与阀芯联接,阀杆带动阀芯转动,从而实现阀芯的开关。
但是现有球阀的阀杆和阀芯之间,大多通过设置在阀杆底部的方形连接杆与阀芯上的固定孔配合实现连接,该种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连接杆和固定孔之间的摩擦,容易发生打滑现象,使密封性能变差、操作吃力,从而减短球阀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阀芯和阀杆之间固定良好,寿命较长的新型耐用球阀。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耐用球阀,包括阀体、阀杆和阀芯,所述阀体上设置有阀口,所述阀杆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在阀口内,阀杆至少部分伸出阀口外,所述阀杆的下端设置有至少两个销柱,所述阀芯上设置有与销柱尺寸适配的数目相同的固定孔,所述阀杆与阀芯通过将销柱与固定孔的插接配合实现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阀杆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阀口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阀杆与阀口螺纹配合;
进一步,所述阀杆与阀口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进一步,所述阀杆上设置有耐磨密封环,所述阀口的内侧设置有与耐磨密封环相适配的环形槽;
进一步,所述阀杆的顶端固定设置有转动开关手柄;
进一步,所述阀体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至少一部分处于转动开关手柄的转动平面上;
进一步,所述阀体上具有可与铁管、塑料管、铝塑复合管相连接的管接头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设置在阀杆底部的至少两个的销柱与阀芯上的固定孔之间的插接配合,实现阀杆与阀芯之间的固定连接,有效避免了传统的方形连接杆由于长期磨损导致的打滑现象,并且由于采用了多点固定,较之传统的单点固定,固定效果更好,并且能够节省材料;
2.阀杆和阀口之间分别通过耐磨密封环和密封圈进行密封,其密封性能更为优秀,使用寿命大大延长;
3.本实用新型的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使用寿命大大延长,适合推广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阀体1、阀杆2和阀芯3,阀体1上设置有阀口4,阀杆2上设置有外螺纹,阀口2上设置有内螺纹,阀杆2与阀口4采用螺纹配合连接,阀杆2可在阀口4内部转动,从而带动阀芯3完成流通和封闭操作。
阀杆2的下端设置有两个销柱7,阀芯3上设置有与销柱7尺寸相适配的数目相同的固定孔8,阀杆2与阀芯3通过销柱7与固定孔8的插接配合实现固定连接。
阀杆2上设置有耐磨密封环6,阀口4的内侧设置有与耐磨密封环6相适配的环形槽,阀杆2与阀口4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5,通过双重密封,能够更好地防止渗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贤超,未经潘贤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60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