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动力转向高压油管的软管扣压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24762.7 | 申请日: | 2009-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2034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发明(设计)人: | 蒋亨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亨雷 |
主分类号: | B21D22/02 | 分类号: | B21D22/02;B21D3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400浙江省余姚市远东工***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动力 转向 高压 油管 软管 扣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具体讲是一种汽车动力转向高压油管的软管扣压模具。
背景技术
汽车动力转向高压油管包括软管、连接转向机接口的两个金属硬管,所述两个金属硬管的内端插入软管两侧的内孔中,且软管两侧均套接一金属套筒,所述软管与两个金属硬管在连接时,将金属硬管与软管的连接部置于扣压模具的凹模内冲压,使金属套筒发生形变将软管紧固在金属硬管上,使软管的两端与两个金属管的内端过盈配合。现有技术的汽车动力转向高压油管的软管扣压模具只有两个内凹的扣环,在扣压软管和金属硬管时,由于扣压模具上模的冲压力过于集中,容易将软管的内壁挤压破损。再者由于软管与金属硬管的接触面积小,两者的相对摩擦力较小,使软管与金属硬管连接不稳定,在压力油的高压下容易脱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现有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使软管与金属硬管连接稳定、且扣压时不易将软管的内壁损坏的汽车动力转向高压油管的软管扣压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汽车动力转向高压油管的软管扣压模具:它包括模具体,所述的模具体上设置有沿模具体凹模中心孔的内壁内凹的第一扣环和第二扣环,所述内凹的第一扣环和内凹的第二扣环之间设置有沿内壁周向延伸的向内凸起I,它还包括内凹的第三扣环,所述第三扣环与第二扣环之间以及第三扣环的外侧均设置有沿模具体的中心孔内壁周向延伸的向内凸起II。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汽车动力转向高压油管的软管扣压模具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由于在模具内设置了内凹的第三扣环,这样就增大了软管与金属硬管的接触面积,使软管与金属硬管连接更加稳定,再者由于增加了软管与金属硬管的接触面积,在扣压模具扣压时分散了扣压模具上模的冲压力,扣压时不易将软管的内壁损坏。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的凸起1和凸起II的凸起的顶部均设置有向中心孔内延伸的小凸块。所述的小凸起在扣压模具扣压时压紧金属套筒的外壁,使软管压紧在金属硬管外壁,凸起的小凸起可以增强软管与金属硬管之间的摩擦力,提高软管的拉脱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动力转向高压油管的软管扣压模具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动力转向高压油管的软管扣压模具在图1中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动力转向高压油管的软管与金属硬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
1、模具体,2、第一扣环,3、第二扣环,4、第三扣环,5、金属硬管,6、套筒,7、软管,8、凸起I,9、凸起II,10、凸块,11、中心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汽车动力转向高压油管的软管扣压模具,它包括模具体1,所述的模具体1上设置有沿模具体1凹模中心孔11的内壁内凹的第一扣环2和第二扣环3,所述内凹的第一扣环2和内凹的第二扣环3之间设置有沿内壁周向延伸的向内凸起I 8,它还包括内凹的第三扣环4,所述第三扣环4与第二扣环3之间以及第三扣环4的外侧均设置有沿模具体1的中心孔11内壁周向延伸的向内凸起II 9。
所述的第一扣环2、第二扣环3、第三扣环4的内径相等。
所述的凸起I 8和凸起II 9的凸起的顶部均设置有向中心孔11内延伸的小凸块10。
扣压时,将两个金属硬管5的内端插入软管7的两端,然后在软管的两端各套接一金属套筒6,再放置在模具体1的凹模内进行扣压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亨雷,未经蒋亨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47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保护套的选针器
- 下一篇:一种用于焊接芯片的散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