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七电凹版印刷机控制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21314.1 | 申请日: | 2009-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565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吴新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和迅亿阳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F9/00 | 分类号: | B41F9/00;B41F13/004;B41F33/14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1 | 代理人: | 江助菊 |
地址: | 214072 江苏省无锡市蠡园***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凹版 印刷机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计印刷机领域,具体地说一种七电凹版印刷机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七电凹版印刷机张力控制是通过控制系统线速度恒定来控制张力稳定。目前行业多是利用高档PLC来进行恒线速度控制,将收放卷牵引及收放卷装置的摆辊电位器的反馈信号送到PLC,通过PLC进行PID控制及卷径计算,将结果通过模拟量的方式传给矢量变频器。变频器在整个控制系统中只是一个执行机构。这就需要PLC运算速度快并且需要扩展较多的A/D和D/A模块,而且因为PLC运算速度及信号传替的影响,使得系统动态响应变慢,所以只能用矢量变频器中最高端的品牌,要求变频器模拟量输入口有高的分辨率,变频器动态响应快而且稳速精度高,来弥补因方案不足而造成的延迟。
它虽然也能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但是还是存在以下不足:
1)由于张力的控制通过PLC的PID运算后再输出相应的模拟量给变频器,运算的程序量较大,而这部分扫描处理时间往往达到甚至超过30ms的时间,再输出到变频器就会有些响应滞后,影响了其控制精度;
2)由于变频器调速时接收的信号是0-10V的模拟量弱电信号,容易受到变频器本身或外围所致的信号干扰;
3)系统中因需要数个模拟量模块,导致成本增加,系统变得复杂化。
发明内容
在卷材印刷时,需要一定的张力将材料张紧进入印刷单元,并在运行过程中保证张力稳定,才能保证各种颜色套印准确,图案精美。张力控制是凹版印刷的控制技术核心,若张力控制稳定,张力波动小,机器的套印精度及印刷速度就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供一种张力稳定、控制智能化、相应迅速的七电凹版印刷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七电凹版印刷机控制系统,包括两个收卷轴电机、两个放卷轴电机、主牵引电机、前、后牵引电机、矢量变频器、张力变频器、PLC;所述的前、后牵引电机、主牵引电机分别与三个矢量变频器连接,三个矢量变频器与PLC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收卷轴电机和放卷轴电机均为张力伺服电机,所述的两个收卷轴电机分别与两个张力变频器连接;所述的两个收卷张力变频器与摆辊电位器形成闭环反馈电路,两个放卷轴电机分别与两个张力变频器连接,所述的放卷张力变频器与摆辊电位器形成闭环反馈电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七电凹版印刷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控制系统还设有触摸控制面板,所述的触摸控制面板与PLC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七电凹版印刷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四个张力变频器分别以PLC对应的端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有益效果是:收卷电机、放卷电机均使用张力变频器,保证与主机同步控制及张力控制功能,保证七电印刷机的套印精度。原本需要通过PLC进行运算的PID、卷径及预驱动等,均可以利用张力变频器及其闭环的反馈系统来完成。自动换卷时,张力变频器本身带有预驱动功能使得空卷轴的线速度和系统运行线速度一致,保障切换时的摆杆的平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施案例包括:两个收卷轴电机1、两个放卷轴电机2、主牵引电机、前、后牵引电机、矢量变频器3、张力变频器4、PLC;所述的前、后牵引电机、主牵引电机分别与三个矢量变频器3连接,三个矢量变频器3与PLC连接,所述的收卷轴电机1和放卷轴电机2均为张力伺服电机,所述的两个收卷轴电机1分别与两个张力变频器4连接;所述的两个收卷张力变频器4与摆辊电位器5形成闭环反馈电路,两个放卷轴电机2分别与两个张力变频器4连接,所述的放卷张力变频器4与摆辊电位器5形成闭环反馈电路,主机张力调整或发生变化时,摆辊电位器5将张力信号反馈至张力变频器,张力变频器可以直接得到即时状况,可根据需要做出反应,策动变频电机动作,调整张力,而不再需要通过PLC的输出模拟量,PLC只作为给张力变频器以启动信号,大大的减轻了PLC的资源负担。
控制系统还设有触摸控制面板,所述的触摸控制面板与PLC相连接,便于操作者使用。所述的四个张力变频器分别以PLC对应的端口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和迅亿阳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和迅亿阳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13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静压封隔器
- 下一篇:一种高原炊事餐车的自发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