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塑壳断路器的操作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20833.6 | 申请日: | 2009-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5361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发明(设计)人: | 张跃;林宣敏;曾学礼;朱朝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通机电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3/02 | 分类号: | H01H73/02;H01H71/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604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断路器 操作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断路器,属于一种塑壳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背景技术:
塑料外壳式断路器(简称塑壳断路器)适用于交流50Hz、额定电压380V,额定电流至100A的电路中作为过载、短路保护之用,并可作为线路的不频繁转换及电动机的不频繁起动之用。目前使用的塑壳断路器操作手柄通常是通过卡槽与摇臂前后折弯端头过盈固定的,在装配时需敲击使其达到紧配合连接,在一定程度上对零部件形成损伤,当手柄或摇臂的尺寸超差时,这种现象尤为严重。经过大量跟踪调查发现手柄与摇臂这种过盈配合连接的结构不合理,在长期工作中,易导致摇臂变形,最终会导致断路器滑扣;并且由于手柄和摇臂在长期操作后会松动,手柄前后摇摆,断路器再扣时,手柄后端顶住零件,导致断路器无法再扣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塑壳断路器的操作机构易导致摇臂变形、弯曲,使弹簧拉长距离变短,拉力无法达到要求,最终会导致断路器滑扣及无法再扣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塑壳断路器的操作机构,该塑壳断路器的操作机构改变了手柄与摇臂之间的连接关系,在装配时不损坏手柄或摇臂,摇臂不变形,在使用时不会由于摇臂的变形而导致断路器滑扣;手柄限位于摇臂,避免了手柄前后摇摆而导致的断路器无法再扣。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该塑壳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包括手柄及摇臂,摇臂上带有前后端头,手柄的侧面开有沉槽,摇臂的前后端头为直端头且镶嵌于手柄上的沉槽内。
所述的手柄1的沉槽上方对应处开有圆弧形开口。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采取上述方案,将背景技术中的手柄与摇臂的装配关系进行了改进,摇臂横向装配在手柄内,限位于前后端头,手柄卡槽设计成沉槽结构,只需轻轻一推,摇臂的前后端头就能轻易限位在手柄的沉槽中,摇臂和手柄加工中尺寸易于控制在公差范围内,而且装配中不需敲击调整就能达到装配工艺要求,根本上杜绝了因为装配调整中敲击导致摇臂变形,不损坏手柄或摇臂,在使用时也不会由于摇臂的变形而导致断路器滑扣;因手柄限位于摇臂,避免了手柄前后摇摆而导致的断路器无法再扣。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手柄,2-摇臂,3-沉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由图1所示,该塑壳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包括手柄1及摇臂2,摇臂2上带有前后端头,手柄1的侧面开有沉槽3,摇臂2的前后端头为直端头且镶嵌于手柄1上的沉槽3内。由于将摇臂2横向装配在手柄1内,限位于前后端头,手柄1卡槽设计成沉槽3结构,只需轻轻一推,摇臂2的前后端头就能轻易限位在手柄1的沉槽3中,摇臂2的前后端头在手柄1的沉槽3中有2个自由度,一个是沿前后端头轴中心转动,另一个是沿沉槽3直线进出,装配后这2个自由度均由壳体限位,不影响正常使用。在摇臂2和手柄1加工中尺寸易于控制在公差范围内,而且装配中不需敲击调整就能达到装配工艺要求,根本上杜绝了因为装配调整中敲击导致摇臂2变形,不损坏手柄1或摇臂2,在使用时也不会由于摇臂2的变形而导致断路器滑扣;因手柄限位于摇臂,避免了手柄前后摇摆而导致的断路器无法再扣。
所述的手柄1的沉槽3上方对应处开有圆弧形开口,避免在该处产生应力集中而使手柄1疲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通机电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华通机电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08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灯具用灯座
- 下一篇:一种双电源手动操作联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