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家用多功能缝纫机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20390.0 | 申请日: | 2009-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06542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卢永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恒强针车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5B1/00 | 分类号: | D05B1/00;D05B27/22;D05B55/14;D05B57/30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翁霁明 |
地址: | 321404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家用 多功能 缝纫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多功能缝纫机,尤其是家用多功能缝纫机,属于缝纫机械。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面向家庭使用的缝纫机,主要包括有外观塑料覆盖件及包裹在内的铁质或铝制机壳,主要由曲柄连杆跳线,垂直摆梭或摆梭钩线,可调式下送布,内置式夹线器等构成的线迹形成机构组成。这种缝纫机由于机壳,线迹形成机构包裹在塑料覆盖件之内,这样导致体积大且笨重,机壳需要后续加工,工艺复杂且费用高且费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可靠,外形更加美观,整体感更好的家用多功能缝纫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它主要包括有前盖,后盖,由连杆挑线,水平旋梭钩线,下送布,内置式夹线器所构成线迹形成机构,以及刺布、钩线机构,针幅机构,针距机构,送布机构组成,所述的线迹形成机构中有上轴通过上轴传动齿轮与电机相连,所述的上轴又通过上轴曲柄和针棒连杆带动与之相连的针杆上下运动;所述的上轴转动带动与之相连的上下轴伞齿轮转动,上下轴伞齿轮与立轴伞齿轮的配合并带动与之相连的下轴和旋梭传动齿轮转动,通过旋梭传动齿轮与旋梭的啮合使旋梭组转动,且通过刺布上述动作和旋梭的转动相互耦合,构成所述的刺布、钩线机构。
所述的上轴还与一花模相连并一起转动,花模则通过针幅驱动杆支架和针幅驱动杆及针杆支架与针杆相连并构成所述的针幅机构。
所述的上轴通过上下轴伞齿轮与立轴伞齿轮的配合与送布凸轮相连,该送布凸轮通过送布牙架与送布抬牙支架相连,并使之产生前后的位移变化。
所述的针距机构主要包括有:一针距旋钮与一针距凸轮相连,相切于针距凸轮的倒缝连接爪与相邻布置的针距凸轮边的不同点接触,并使牙架销滑槽处于不同的、使送布时产生不同的起始点、并产生不同针距位置的针距。
本实用新型无铁质或铝制机壳,全部内部零件支撑在塑料覆盖件或冲压件上,取消了机壳的加工工艺和设备,并有效地消除了环境污染;采用无机壳,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
它具有结构合理、紧凑,使用方便、可靠,降低了使用成本,提高了使用效率,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档次,更适合家庭使用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机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内部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塑料机架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刺布、钩线机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针幅机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针距机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送布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中所示的标号如下:1-后盖,2-前盖,3-倒缝按钮,4-针板本体,5-针距旋钮,6-面罩,7-上轴曲柄,8-上轴,9-上下轴伞齿轮,10-上轴传动齿轮,11-直流电机,12-旋梭组,13-旋梭传动齿轮,14-立轴伞齿轮,15-下轴,16-针杆,17-针棒连杆,18-针幅驱动杆,19-针杆支架,20-花模,21-针幅驱动杆支架,22-针距凸轮,23-倒缝连接爪,24-倒缝按钮控制杆,25-送布轴,26-牙架销滑槽,27-送布凸轮,28-送布牙架,29-送布抬牙支架。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介绍: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塑料外围覆盖件1后盖2前盖3倒缝按钮4针板本体5针距旋钮6面罩等及包裹在内的连杆跳线,旋梭钩线,下送布,内置式夹线器所构成线迹形成机构组成。
它主要包括有前盖3,后盖2,由连杆挑线,水平旋梭钩线,下送布,内置式夹线器所构成线迹形成机构,以及刺布、钩线机构,针幅机构,针距机构,送布机构等组成,所述的线迹形成机构中有上轴8通过上轴传动齿轮10与电机11相连,所述的上轴8又通过上轴曲柄7和针棒连杆17带动与之相连的针杆16上下运动;所述的上轴8转动带动与之相连的上下轴伞齿轮9转动,上下轴伞齿轮9与立轴伞齿轮14的配合并带动与之相连的下轴15和旋梭传动齿轮13转动,通过旋梭传动齿轮13与旋梭的啮合使旋梭组12转动,且通过刺布上述动作和旋梭的转动相互耦合,构成所述的刺布、钩线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恒强针车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恒强针车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03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