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刷除蓄电池极板极耳处活性物质的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18200.1 | 申请日: | 2009-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548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天任;张守智;韩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天能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1/02 | 分类号: | B08B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3117***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蓄电池 极板 极耳处 活性 物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刷除蓄电池极板极耳处活性物质的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蓄电池极板生产一般包括板栅铸模、在板栅上涂覆活性物质(涂膏)、刷除极耳处以及极板周缘多余的活性物质等过程。铸模得到的板栅一般如图3所示,该板栅为由9块极板8依靠极耳5连成一体的结构,两端各有一挂耳9,当然板栅可以加长加宽,那么极板8以及极耳9的数量会随之增加。在板栅上涂覆活性物质后,需将各个极板8分割开来。因为在制造蓄电池时,各个极板8之间需要通过极耳5焊接在一起,为了焊接牢固和形成良好导电效果,极耳5处的活性物质必须除去。
现有的刷极耳装置一般由机架、电机和两个转轴在同一直线上的相向设置的钢丝刷组成,电机用于驱使钢丝刷不停转动。操作时,工人需手捏着极板一端,将极板的极耳伸入钢丝刷之间,钢丝刷不停转动,其上的刷毛将极耳处的涂膏刷除。
因为活性物质为膏状物,刷除过程中会变成粉尘,而且又是手工操作,工人必须离刷耳机很近,粉尘以及噪音会对工人身体健康造成很大伤害。再次,现有的刷极耳装置每次操作时仅能对一个极板进行处理,工作效率非常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刷除蓄电池极板极耳处活性物质的机构,该机构结构简单,可以实现自动化操作,对人的身体健康损害小。
一种用于刷除蓄电池极板极耳处活性物质的机构,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传送带,传送带上下两侧各设有一垂直传送带运动方向的滚动轴,每根滚动轴上至少设有一个钢丝刷,两根滚动轴上的钢丝刷数量相同并两两对应,对应的两个钢丝刷处于同一平面内,当涂覆了活性物质的板栅依靠传送带经过钢丝刷时,两对应的钢丝刷分别刷除板栅中极耳上下两侧的活性物质。
所述的每个滚动轴上设有2个钢丝刷,使之能够同时刷除现有板栅中两行极耳处的活性物质,提高了工作效率,当然板栅形状增大,钢丝刷的数量也可以随之增加。
所述传送带由3~5根平行的传送链条组成,结构简单,而且不会遮挡到位于传送带下方的钢丝刷轮。
所述的滚动轴两端固定在机架上,机架与钢丝刷之间以及钢丝刷之间的滚动轴上套有轴套,根据轴套的长短可调整钢丝刷之间的距离,适应不同的极板需求。
所述的传送带上方设有与位于传送带下方的钢丝相对应的挡板,工作时,板栅通过挡板与传送带的间隙,防止钢丝刷将板栅顶起,造成刷除不够彻底。
本实用新型机构可自动刷除板栅中极耳处的活性物质,生产效率高,而且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机构中滚动轴及钢丝刷的剖面图;
图3为现有板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用于刷除蓄电池极板极耳处活性物质的机构,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传送带1,传送带由3根传送链条组成,并由电机驱动,当然可以调整传送链条的数量,一般选择3~5根。传送链条的上端面设有凸片10,传动链条运动时,凸片10推着板栅4两端的挂耳9,防止板栅4打滑。
传送带1上下两侧各设有一垂直传送带1运动方向的滚动轴2,滚动轴2的两端固定在机架上,每个滚动轴2上固套有2个钢丝刷3,4个钢丝刷3两两对应,两对应的钢丝刷3套在不同的滚动轴2上并处于同一平面内,当涂覆了活性物质的板栅4通过传送带1经过钢丝刷3时,两个对应的钢丝刷3刷除板栅4中极耳5上下两侧的活性物质。
钢丝刷3的数量也可以根据板栅的形状进行调整,大致可以在每根滚动轴2上套1~3个。
传送带1上方设有与位于传送带1下方的钢丝刷对应的挡板6,工作时,板栅4通过挡板6与传送带1的间隙,防止钢丝刷3将板栅托起,造成清理不够彻底。
钢丝轮3与机架之间以及两个钢丝刷3之间的滚动轴2上套有轴套7,改变轴套7的长短,可以改变钢丝刷3之间的距离,从而适应不同的板栅4要求。
上述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板栅4水平放置在传送带1上,当板栅4经过两个滚动轴2上钢丝刷3时,钢丝刷将板栅4中极耳5上下两侧的活性物质刷除,可以实现自动化操作,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不会对人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天能电池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天能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182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