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导热油温度自动控制装置的沥青运输罐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17514.X | 申请日: | 2009-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5903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美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8/74 | 分类号: | B65D88/74;B65D90/00;F24H7/00;F24H9/20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翁霁明 |
地址: | 314423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热油 温度 自动控制 装置 沥青 运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输送沥青的运输罐,它用于各种沥青运输时的沥青存储罐,也可用于其他需要加热的液体运输与保存的专用车辆上,属于公路建筑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沥青罐主要由一安装在车架上的、截面呈椭圆形或圆形的罐体构成,在罐体内安装有加热管体内沥青的燃烧加热器并设置有加热烟道,该加热烟道的端口设置在罐体外并作为排烟烟囱出口;所述的燃烧加热器能够让燃烧器喷入的火焰在燃烧室中充分燃烧并加热罐体内的沥青。而燃烧后的烟气从排烟烟囱出口排出。但上述罐体的加热结构和方式存在一些缺陷,如加热温度不可控,因而当加热温度过低时,加热沥青的效果就差,影响正常的公路施工工程,而温度过高,容易发生危险,造成工程事故;另外这种现有技术还存在加热效率低的问题,因为采用烟道加热,在烟道中的热空气会产生较大的温差,传热效率低,从而产生较大的能耗,不利于节能减排。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靠,能有效控制加热温度,降低能耗的带导热油温度自动控制装置的沥青运输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它主要由罐体、燃烧器、烟道组成,所述的罐体上设置有内装有导热油的循环管道,该循环管道与一导热油膨胀箱连通;在所述循环管道内安装有与一温度控制器相连的温度传感器,所述的温度控制器与燃烧器的电源相连。
所述的循环管道连通有一布置在燃烧器边上烟道内的导热油加热腔,循环管道环绕并布置在罐体上;所述的温度控制器被设置在罐体外。
所述的温度控制器与燃烧器的电源相连,该温度控制器至少包括有一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和布置在导热油膨胀箱内的液位传感器相连的报警和控制模块。
本实用新型属于对现有技术的改良,它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靠,能有效控制加热温度,降低能耗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温度控制器的控制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介绍: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由罐体1、燃烧器2、烟道3组成,所述的罐体1上设置有内装有导热油的循环管道4,该循环管道4与一导热油膨胀箱5连通;在所述循环管道4内安装有与一温度控制器6相连的温度传感器,所述的温度控制器6与燃烧器2的电源相连。
所述的循环管道4连通有一布置在燃烧器2边上烟道3内的导热油加热腔7,循环管道4环绕并布置在罐体1上;所述的温度控制器6被设置在罐体1外。
所述的温度控制器6与燃烧器2的电源相连,该温度控制器6至少包括有一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和布置在导热油膨胀箱5内的液位传感器相连的报警和控制模块。图中所示的还在罐体边上布置有发电机8。
为了防止沥青在储存罐内被加热过高,本实用新型引入了全自动导热油温度控制系统,见图2所示,通过温度传感器,把导热油温度反馈导热油温度控制器内的控制模块,进行处理,通过人为在PLC上设定导热油温度上限,当导热油温度超过温度上限,控制系统自动切断燃烧器电源,很好的避免了导热油加热过高,发生危险。并通过导热油膨胀箱内的液位传感器,当导热油少于欲设的值时,导热油温度控制系统将给出报警。
导热油温度自动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在导热油循环管道内安装温度传感器,检测导热油温度,当加热沥青储存罐内的沥青时,温度传感器把导热油温度反馈导热油温度控制器内的控制模块,进行处理,通过人为在PLC上设定导热油温度上限,当导热油温度超过温度上限,控制系统自动切断燃烧器电源,关闭燃烧器。并通过导热油膨胀箱内的液位传感器,当导热油少于欲设的值时,导热油温度控制系统将给出报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美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美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175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