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柔性基层路面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11279.5 | 申请日: | 200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534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02 |
发明(设计)人: | 吴官钦;龙元照;蔡丛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7/32 | 分类号: | E01C7/32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徐玲菊 |
地址: | 65020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柔性 基层 路面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公路路面结构,尤其是一种用于高速公路、国道干线公路、市政道路的新型路面结构,属于公路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建设步伐也随之加快,同时车辆的日趋大型化,车辆运输超载严重、交通渠化等现象,使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维护保养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同时也对高速公路的结构设计、材料选择、施工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或挑战。但目前公路建设中大多采用半刚性基层加传统沥青层的路面结构,这种路面结构所带来的不足是:反射裂缝、坑槽、车辙等。从而带来公路路面破坏严重,养护费用高等问题,因此,在不断加强车辆超载治理的同时,还需挖掘广大公路建设者的创新潜力,力求研制、开发出结构合理,能延长道路使用寿命,降低养路费用,保障道路畅通的路面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结构简单、透水性好、级配好,能解决重载交通下高温车辙问题的复合柔性基层路面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完成:一种复合柔性基层路面结构,包括底基层和面层,其特征在于在底基层与面层之间设置中间层,使路面面层和基层构成柔性与半刚性的复合结构。
所述中间层为沥青碎石混合层,其厚度为20~45cm,沥青与碎石的混合质量比为:沥青3~4%,余量为碎石。
所述底基层为碎石层。
所述面层为沥青混凝土层。
所述沥青与碎石拌合的混合料层中,碎石粒径为22~40mm的占25~35%,碎石粒径为10~22mm的占10~20%,碎石粒径为6~10mm的占15~25%,碎石粒径小于6mm的占25~35%的质量比,以让裂缝自行修复愈合,并增强结构层的排水能力。
所述沥青混凝土面层由现有技术的粗粒径的沥青混凝土下面层和细粒径的沥青混凝土上面层构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采用上述方案,即用沥青与碎石拌合的混合料层代替水泥与碎石拌合的混合料层作为路面的基层,加上表面的沥青混凝土面层及底部的碎石底基层,构成了柔性与半刚性相结合的路面基层优化结构,既能对裂缝自行修复愈合,又能增强结构层的排水能力,减轻水害,提高路面的抗开裂,抗车辙,抗疲劳性能,延长路面使用寿命,降低公路养护费用,完全能满足新形势下的交通需求,具有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局部断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柔性基层路面结构,包括其厚度为20cm的碎石底基层(1)和厚度为10cm的沥青混凝土面层,其中沥青混凝土面层由厚度为6cm的粗粒径沥青混凝土下面层(3)和厚度为4cm的细粒径沥青混凝土上面层(4)构成,在碎石底基层1与沥青混凝土下面层(3)之间设置由沥青与碎石拌合的混合料层(2),混合料层(2)的厚度为30cm,混合料层(2)的沥青与碎石的混合质量比是:沥青3%,碎石97%,且碎石粒径为22~40mm的占30%,碎石粒径为10~22mm的占20%,碎石粒径为6~10mm的占20%,碎石粒径小于6mm的占30%(质量百分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路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云南路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112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两直流电源互为补充用供电装置
- 下一篇:硬币磁学特征检测方法及测试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