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河道旁路拦污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11170.1 | 申请日: | 2009-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6269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发明(设计)人: | 杨逢乐;贺彬;金竹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B15/06 | 分类号: | E02B15/06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范严生;张媛德 |
地址: | 650000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道 旁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河道拦截固体废物的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河道旁路拦截固体废物而不影响行洪安全的装置,尤其适用于湖盆地区中小型河流旁路拦污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河流污染情况已经十分严重,并呈不断恶化的趋势。河道内常有随意倾倒的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植物残渣等,这些废弃物在河道内不仅影响了河道水质和景观,而且会对下游河水净化设施造成妨碍甚至是破坏作用。
目前,清理河道内废弃物的方法主要是水面机械清捞、人工清捞和河道内设置拦污栅定期打捞的方式。在水面清捞由于河面开阔,河道内的废弃物分散,造成工作量大、打捞效率低,并且对于废弃物的收集量有限。在河道内设置拦污栅,能够截住上游冲下的废弃物进行集中清理,但是由于废弃物在拦污栅口的堆积,会对水流形成阻碍。当堆积的废弃物未及时清理,将会影响河道的行洪安全。
发明内容
鉴于河道内废弃物拦截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天候河道旁路废弃物拦截,且不影响河道行洪安全的方法。本方法工艺简单,投资省,尤其适用于单点暴雨水力特征河流、沟渠的漂浮垃圾拦污,是解决入湖河流固体废物污染的有效方法,尤其适用于湖盆地区入湖河流。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河道旁路拦污装置,在河道内设置一道主拦污栅,并在主拦污栅一侧的设沉砂拦污池与河道联通,在沉砂拦污池出水口处设置一道副拦污栅。
所述主拦污栅的栅条断面可为方形、梯形等几何图形,栅条间距为60-100mm。所述的主拦污栅与河岸呈60度角设置。
所述沉砂拦污池是建设在主拦污栅与上游来水方向呈60度角的一侧,沉砂拦污池进水口一侧池边与主拦污栅平行,另一侧池边与河岸平行。所述沉砂拦污池的长为河宽的5-7倍,宽为河宽的3-4倍,池底比河底深约0.3-0.5m。
所述副拦污栅的栅条断面可为方形、梯形等几何图形,栅条间距为120-150mm,副拦污栅沿河岸设置,宽为河宽的3-4倍,高不超过700mm。
本实用新型在河道内设置一道主拦污栅拦截河水中废弃物,主拦污栅栅条断面为矩形,栅条间距为60-100mm,可以拦截直径较大的垃圾,主拦污栅与河岸呈60度角设置,能使水流顺利地通过拦污栅,不会造成水患,在主拦污栅一侧建设沉砂拦污池,沉砂拦污池是建设在主拦污栅与上游来水方向呈60度角的一侧,可以平缓使水流入沉砂拦污池,拦污池进水口一侧池边与主拦污栅平行,另一侧池边与河岸平行,沉砂拦污池与河道联通,从而扩大了水流断面,池体空间依据河宽、水量、垃圾量而定,长为河宽的5-7倍,宽为河宽的3-4倍,可以有效地防止汛期的泄洪要求,池底比河底深约0.3-0.5m,使流入的河水中的固定杂质在沉砂池中沉淀,只要对沉砂池定期打捞即可达到排污的效果。在沉砂拦污池河水出水口设置一道副拦污栅,副拦污栅栅条断面为矩形,栅条间距为120-150mm,副拦污栅沿河岸设置,宽为河宽的3-4倍,为了确保河道洪水期水流正常通过,又能起到废弃物拦截的作用,副拦污栅高度必须低于主拦污栅,高不超过700mm,以达到进一步拦截河水中污物的目的,河水分别经由主拦污栅,以及沉砂拦污池、副拦污栅两条路径流出。本实用新型在河道旁路建造沉砂拦污池,为拦截的废弃物提供了更多容纳空间,也降低废弃物的清理频率。通过河流旁路引流、扩大水力断面及主副拦污栅的设置,保证了河道内主拦污栅发生堵塞后,河流可以通过旁路沉砂拦污池和副拦污栅流出,确保了河流畅通和行洪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拦污栅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副拦污栅主视图。
图中,1-沉砂拦污池,2-主拦污栅,3-副拦污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限于实施例。
实施例1
参看图1,本发明河道旁路拦污的具体方法和过程:
在河岸一侧建设沉砂拦污池1,扩大了水流断面,当上游携带废弃物的河水流经主拦污栅2时,河水流速减缓。河水可以分别从,途径一主拦污栅2流出;途径二流经沉砂拦污池1,然后从副拦污栅3流出。当河道内废弃物量大,主拦污栅2被堵塞时,旁路建设的沉砂拦污池1确保了河道的水流畅通和行洪安全。沉砂拦污池1的建设,不仅为河流提供了另外一条路径,而且为拦截的废弃物提供了更多容纳空间,也降低废弃物的清理频率。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111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