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陶瓷刀的刀身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09976.7 | 申请日: | 2009-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560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烈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明烈 |
主分类号: | B26B9/00 | 分类号: | B26B9/00;B26B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0 | 代理人: | 张颖玲;武晨燕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陶瓷 刀身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刀具,尤其涉及一种陶瓷刀的刀身结构。
背景技术
由金属所制成的刀具,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刀刃经常会有钝化或磨耗的情形,为改善金属刀具的缺点,而发展出高硬度、高耐磨性的陶瓷刀,具有轻巧、锐利、不生锈及易清洗的特点,切割食物时无异味残留,不受酸碱食物影响。
公知的陶瓷刀由于工艺上的限制,其刀身为两侧刀面互相平行的平面结构,并在刀身下部加工成型刀刃,切削性能良好,然而两侧刀面互相平行的刀身结构,在切入食材后抽出陶瓷刀时,陶瓷刀与食材之间的接触面积很大,造成高摩擦力使动作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陶瓷刀的刀身结构,降低陶瓷刀与食材之间的摩擦力,且长度及厚度的比例设计使刀身具有较佳的结构强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陶瓷刀的刀身结构,其包括刀头段、沿着该刀头段长度方向延伸的刀腹段及沿着该刀腹段长度方向延伸的刀尖段,其中:从该刀腹段至该刀尖段沿着长度方向的截面厚度为逐步对应缩小而构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陶瓷刀的刀身结构形状为向前端渐缩,当陶瓷刀切入食材再向后拉动时,陶瓷刀两侧刀面与食材之间产生缝隙,降低陶瓷刀与食材之间的摩擦力,能更顺利抽出陶瓷刀,可以增加处理食材效率,而刀身结构的各段长度比例以及厚度范围设计使陶瓷刀身具有较佳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陶瓷刀的刀身结构立体图;
图2为沿图1中的2-2线的剖视图;
图3为沿图1中的3-3线的剖视图;
图4为沿图1中的4-4线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陶瓷刀的刀身结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陶瓷刀的刀身结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陶瓷刀的刀身结构加装握把图。
附图标记说明
刀头段10 刀腹段20
刀尖段30 尖端31
刀柄段40 刀刃带50
刀锋51 握把60
长度L1 长度L2
长度L3 长度L4
长度L5 长度L6
厚度T1 厚度T2
厚度T3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所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请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陶瓷刀的刀身结构,包括刀头段10、刀腹段20及刀尖段30;该刀腹段20沿着该刀头段10的长度方向延伸成型,该刀尖段30沿着该刀腹段20远离该刀头段10的长度方向延伸成型,沿着该刀头段10远离该刀腹段20的长度方向并延伸成型有刀面较窄的刀柄段40,在该刀头段10、该刀腹段20及该刀尖段30的两侧刀面底部沿着长度方向形成有一对刀刃带50。
该刀头段10、刀腹段20、刀尖段30、刀柄段40、及刀刃带50为一体成型,采用高纯超细氧化锆为原料,经混炼、射出成型、高温烧结、精密加工等多种工序制造而成,具有高密度、高硬度的特性,几乎永不磨损,耐磨性远高于一般普通金属刀;且刀身结构经过高温烧结,全致密、无孔隙、无磁性,不易沾粘食物而滋生细菌,不受酸碱食物影响,切割食物时无异味残留。
请参照图2及图6所示,该刀头段10的两侧纵向刀面曲线相互对称于刀身的纵向中心轴,且该刀头段10的厚度沿着该刀头段10长度方向为相同截面厚度;请参照图3及图6所示,该刀腹段20的两侧刀面曲线相互对称于刀身的纵向中心轴,又该刀腹段20的两侧刀面由该刀头段10往该刀尖段30方向逐步对应靠拢,则该刀腹段20的截面厚度沿着该刀腹段20长度方向渐缩;请参照图4及图6所示,该刀尖段30的两侧刀面为曲面并相互对称且分别与该刀腹段20的两侧刀面相切连接,另外,该刀尖段30的两侧刀面沿着该刀尖段30长度方向由该刀腹段20端逐步对应靠拢至尖端31而相互接合,则该刀尖段30的截面厚度沿着该刀尖段30长度方向渐缩;该刀柄段40的两侧刀面曲线相互对称于刀身的纵向中心轴,且该刀柄段40的厚度沿着该刀柄段40长度方向为相同截面厚度,则该刀柄段40的厚度与该刀头段10的截面厚度相同,但该刀柄段40的刀面宽度小于该刀头段10的刀面宽度,如图1所示,该对刀刃带50往陶瓷刀的刀身结构下部相互靠拢而交错连接成刀锋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明烈,未经李明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99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螺旋式冲齿铆接机
- 下一篇:大型工件加工压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