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式分酸器的分酸嘴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07196.9 | 申请日: | 2009-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70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常全忠;冯拥军;曹伟;侯颖;程楚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川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17/74 | 分类号: | C01B17/74 |
代理公司: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专利中心 11028 | 代理人: | 李迎春 |
地址: | 737103***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式分酸器 分酸嘴 | ||
技术领域
一种管式分酸器的分酸嘴,适用于硫酸生产中的干燥吸收塔管式分酸装置的分酸嘴的结构改进。
背景技术
硫酸生产的干吸工序中,需要通过分酸器实现硫酸在干燥塔、吸收塔内的均匀分布。常见的硫酸分酸器有槽式分酸器和管式分酸器两种。其中,槽式分酸器具有静压分酸、流速稳定的特点,但它对安装的水平度要求较高,且容易发生变形,从而影响分酸均匀性。管式分酸器具有安装拆卸方便,机械强度高,分酸密度高的优点,但由于管式分酸器内的硫酸输送利用的是泵的动压,因此管内流速较高,分酸器上的分酸嘴在长时间腐蚀与冲刷下,孔径逐渐增大,这样,使硫酸压力在分酸器前部损失太大,后部压力不足,从而造成分酸器的前部酸量大,而后部酸量小或几乎无酸,导致整个塔内分酸不均匀,容易使气体走空,从而影响对二氧化硫气体的干燥效率或三氧化硫气体的吸收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能保证分酸器分酸效果的管式分酸器的分酸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管式分酸器的分酸嘴,其特征在于在分酸管上的分酸嘴的未端内壁设置一外壁与分酸嘴的未端内壁配合、内壁沿液流方向呈缩锥孔的内置副喷嘴:该内置副喷嘴由与分酸嘴的未端内壁固定联接的环形档片限位固定。
本实用新型内置的副喷嘴可为聚四氟乙烯材料,能有效解决分酸嘴管口易腐蚀的问题;同时由于喷头部分采用了缩径结构,液体流速得以提高,改善了液体分布的均匀性,有利于干燥、吸收塔传质效率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I部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管式分酸器的分酸嘴,在分酸管1上的分酸嘴2的未端内壁设置一外壁与分酸嘴的未端内壁配合、内壁沿液流方向呈缩锥孔的内置副喷嘴3:该内置副喷嘴由与分酸嘴的未端内壁固定联接的环形档片4限位固定。
实施例
分酸嘴主体采用316L不锈钢材质,管内径为10~16mm。316L材质的使用提高了分酸嘴的耐腐蚀性能,但分酸嘴末端的腐蚀仍比较严重,为此,在分酸嘴末端安装一个聚四氟乙烯的喷头,能很好的解决腐蚀问题。喷头采用变径结构,其出口内径为8mm,变径之后分酸均匀性得到了改善。
安装时分酸嘴先采用焊接方式连接于分酸支管沿径向分布的小孔内,然后将内置副喷嘴由分酸嘴末端塞入,再利用挡圈将喷头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川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金川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71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粉末活性炭手动湿式投加设备中混合筒的粉尘吸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简易吊装机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