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供水监测控制装置、系统及变频柜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06135.0 | 申请日: | 2009-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49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王勇;路家伟;陈锡堂;宁传文;武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9/12 | 分类号: | G05D9/12;E03B11/06;E03B5/00;F04B49/06;G08C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曲鹏 |
地址: | 2320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供水 监测 控制 装置 系统 变频 | ||
1.一种供水监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采集蓄水池水位信息的采集模块;用于发送所述蓄水池水位信息的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蓄水池水位信息发出控制信息的控制模块,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控制变频柜根据蓄水池的水位变化连续工作;所述采集模块与所述发送模块连接,所述发送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水监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用于接收所述蓄水池水位信息的第一接收子模块;
用于根据所述蓄水池水位信息生成所述控制信息的生成子模块;
用于发出所述控制信息的发送子模块,所述生成子模块和所述接收子模块连接、所述发送子模块分别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水监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接收所述蓄水池水位信息,并根据所述蓄水池水位信息显示当前蓄水池中的水容量、蓄水池内壁压力以及供水管道压力的显示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水监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块包括:
用于接收所述蓄水池水位信息,并根据所述蓄水池水位信息获取当前蓄水池中的水容量、蓄水池内壁压力和供水管道压力的获取模块;
用于显示当前蓄水池中的水容量、蓄水池内壁压力和供水管道压力的显示子模块,所述显示子模块和所述获取模块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水监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根据所述蓄水池水位信息发出报警信息的报警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水监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模块包括:
用于接收所述蓄水池水位信息的第二接收子模块;
用于根据所述蓄水池水位信息判断所述蓄水池水位是否处于危险状态,若是,则根据所述危险状态进行报警的报警子模块,所述报警子模块与所述第二接收子模块连接。
7.一种变频柜,其特征在于,包括:切换模块、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和手动控制模块,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通过切换模块与供水监测控制装置的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控制模块发送的控制信息,并根据对应蓄水池水位不断变化的所述控制信息连续变频工作;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通过切换模块与供水监测控制装置的发送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蓄水池水位信息,并根据所述蓄水池水位信息获取供水管道压力,通过所述供水管道压力与预设压力的比较自动控制输出的频率;
所述手动控制模块与切换模块连接,用于手动调节速度按钮输出对应的频率;
所述切换模块用于切换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的通路、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与所述发送模块的通路或手动控制模块来控制所述变频柜的频率输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频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柜还包括整定模块,用于在所述变频柜工作前整定其显示供水管道压力的仪表。
9.一种供水监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供水监测控制装置,用于采集蓄水池水位信息,发送所述蓄水池水位信息,并根据所述蓄水池水位信息发出控制信息;
变频柜,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信息,并根据对应蓄水池水位不断变化的所述控制信息连续变频工作,或接收所述蓄水池水位信息,并根据所述蓄水池水位信息获取供水管道压力,通过所述供水管道压力与预设压力的比较自动控制输出的频率,或手动调节速度按钮输出对应的频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供水监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动力载波发送装置和动力载波接收装置,所述动力载波发送装置设置在所述供水监测控制装置附近并与其连接,用于载波调制所述供水监测控制装置发出的蓄水池水位信息或所述供水监测控制装置发出的控制信息,并发送被调制后的蓄水池水位信息或控制信息;所述动力载波接收装置设置在所述变频柜附近并与其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被调制后的蓄水池水位信息或控制信息,并解调成所述蓄水池水位信息或控制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613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