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煤矿井下湿喷连续作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03114.3 | 申请日: | 2009-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6449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发明(设计)人: | 闫振东;张杰;刘建利;赵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E21F5/02 |
代理公司: | 山西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 源;郑晋周 |
地址: | 048006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煤矿 井下 连续 作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矿喷浆装置,具体为一种煤矿井下湿喷连续作业装置。
背景技术
巷道的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是在科学的围岩自稳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支护方式,喷射混凝土、锚杆与围岩共同组成有效的承载拱,改善了巷道的稳定性,提高了围岩的自稳能力,变被动支护为主动支护。喷射混凝土在整个支护体系中的作用主要有:支撑作用、填充作用、隔绝作用和转化作用。
随着煤矿巷道锚喷支护技术的飞速发展,支护理论呈现多样化并逐步成熟和统一起来,大部分巷道在使用锚杆、锚索和金属网组合支护后,支护效果就可以得到保证。在此前提下,再使用喷射混凝土提供附加支护,主要作用是及时封闭围岩表面,对围岩和金属网进行保护,隔绝空气、水和围岩的接触,避免环境效应对巷道支护产生不良影响,如围岩的风化、潮解和钢筋网的锈蚀等;对成形巷道进行补平,去除围岩应力集中点,阻止围岩松动。
国内大多数煤矿采用干(潮)喷工艺,其主要设备及作业流程如下:在喷浆作业面布置喷浆机,喷嘴可通过接管在距离喷浆机50米左右范围内作业,喷浆所需的沙子水泥等通过矿车运输到作业面附近,然后人工运到喷浆机前,喷浆时人工搅拌、人工上料。作业面前移时,喷浆机人工前移,各种配料及作业现场前移。这种方式需要人工搅拌、上料,频繁移动作业设备和准备料场,工人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
新开发的湿喷法是将水泥、骨料和水按设计比例拌合均匀,用湿式喷浆机压送至喷枪,在喷头处加入速凝剂后从喷嘴喷出。湿喷法施工工艺由于采取湿式拌和,大大降低了施工区的粉尘浓度,消除了对工人健康的危害。再用人工运输物料的办法显然不能满足湿式喷浆机机械化、自动化作业的需求,而目前还没有相应的装置去系统地实现湿喷工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目前煤矿还没有相应的完成湿喷工艺的设备而提供了一种煤矿井下湿喷连续作业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煤矿井下湿喷连续作业装置,包括在喷浆巷道内的喷浆作业处的湿式喷浆机,湿式喷浆机的料斗连接有输浆管路,输浆管路连接放置在主巷道的搅拌站,搅拌站由水泥搅拌机,湿喷输浆机、上料铲车组成。
喷浆通过机械手操作喷枪的湿式喷浆机实现,喷浆机可以通过履带行走机构自移,每循环为1.5米。喷浆所需泥浆由后方搅拌站通过输浆管路直接输入喷浆机料斗。搅拌站由水泥搅拌机,湿喷输浆机、上料铲车组成。可实现机械化上料、搅拌。搅拌站距离作业点可达500米以上。作业点没有大量粉尘,各种原料供给方便。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喷浆作业的全自动化,只须延伸输浆管路就可以实现连续作业。大大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速度,改善了作业环境。适用于井下大断面,长距离需要喷浆巷道的作业现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现场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湿式喷浆机、2-输浆管路、3-搅拌站、4-湿喷输浆机、5-水泥搅拌机、6-上料铲车、7-主巷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意,一种煤矿井下湿喷连续作业装置,包括在需要喷浆巷道8内的喷浆作业处的湿式喷浆机1,湿式喷浆机1的料斗连接有输浆管路2,输浆管路2连接放置在主巷道7的搅拌站3,搅拌站3由水泥搅拌机5,湿喷输浆机4、上料铲车6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31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钻孔机床
- 下一篇:用于加工堵头的端面驱动卡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