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耦合弹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102277.X | 申请日: | 2009-04-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92148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 发明(设计)人: | 王高宏;胡立新;任流润;霍勇;杨德宽;张红峰;何京国;蔺庆元;郭新春;姚希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江阳化工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42B3/00 | 分类号: | F42B3/00;F42D3/06 |
| 代理公司: | 山西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 源;王瑞玲 |
| 地址: | 030041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耦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质勘探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耦合弹。
背景技术
在地质勘探中,为了准确地探明某一地区的地层结构以及矿藏的分布情况,通常通过埋于地表以下的震源药柱(也称震源弹)爆炸时激发地震波,依靠地面上接收仪器接收不同地质层的反射波来达到勘探目的。
目前,对于地质条件、岩层结构比较简单的地区,依靠传统的地震勘探激发方法以及公知的震源药柱就能得到高信噪比的地质资料,达到勘探的目的。但是对于地质结构比较复杂,例如南方复杂山地、黄土高原、沙层等地区,在进行地质勘探时,其对震源药柱发出的地震波的吸收率较高,能量衰减快,频带较窄,尤其是目的层较深时,致使反射的地震波较弱,所以很难达到地质勘探的目的。为此,人们选用高爆速的震源药柱,以使产生的地震波更好的传递至目的层,加强穿透性,但这又无法达到地质勘探领域中的阻抗耦合的效果,即阻抗耦合=(炸药密度×炸药的爆速)/(岩石的密度×地震波的速度),当炸药的特性阻抗等于岩石的特性阻抗时(即震源药柱的爆速与岩层速度相近),激发的地震波的能量最大,衰减越慢,反射波越强。虽然通过将不同爆速的震源药柱组合到一起,以尽量使整个药柱组合速度与不同地层介质速度相近,但这种调节不够精确;也有的采用降低炸药装药密度或增设电子元件控制起爆时间、分段延时爆炸,以达到降低轴向爆轰速度,但是效果均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地质勘探中,对于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地区,采用现有震源药柱无法达到阻抗耦合效果以及无法获得高信噪比地质资料的问题,提供一种耦合弹。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耦合弹,包括装有传爆药的壳体,壳体内一端设有压盖,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在于壳体内还设有与压盖连接并贯穿在壳体内的隔爆护套,隔爆护套内贯穿设有传爆线,传爆线尾端装入传爆药内。所述传爆线在壳体轴线上的投影长度即为装药长度,该传爆线及隔爆护套可呈曲折状或直线状设置在壳体内。
在地震勘探中,本实用新型所述耦合弹与现有震源药柱配套使用,根据地震阻抗耦合原理,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通过调节耦合弹的传爆线长度及装药量,来调节耦合弹的引爆时间,继而精确调节整个药柱的激发速度,达到不同地质条件的需求,最终实现阻抗耦合能量叠加,使弹性波更好的下传至目的层,获得理想的反射波,得到高信噪比的地质资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操作,实现了该耦合弹与震源药柱组合后的整体速度的精确调节,爆速调节范围为2000-6500m/s,达到了阻抗耦合的最佳效果,产生了地震波叠加效应,提供了一种新的地震勘探激发方式,填补了国内外技术的空白,应用范围广,可以满足不同地质条件的地震勘探需求,尤其适用于山地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激发岩层速度在2500m/s以上的高速围岩,可以有效提高分辨率,拓宽地震频带,本产品也可用在其它民爆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 2-压盖 3-隔爆护套 4-传爆线 5-雷管室 6-传爆药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耦合弹,如图所示,包括装有传爆药6的壳体1,壳体1内一端设有压盖2,壳体1内还设有与压盖2连接并贯穿在壳体1内的隔爆护套3,隔爆护套3内贯穿设有传爆线4,传爆线4尾端装入传爆药6内。传爆线前端也可穿过压盖盘绕在压盖外侧,与现有震源药柱结构一样,压盖2内侧安装有雷管室5,隔爆护套3与雷管室5连接,可通过安装在雷管室上的雷管引爆传爆线,壳体1头端及尾端分别设置与震源药柱壳体相互配合的螺纹,便于与震源药柱顺次装配。
2008年底,本产品已经成功应用在四川省南江地质野外勘探试验,试验效果良好,达到试验预期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江阳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山西江阳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22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