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通用环保可调鱼漂坠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102172.4 | 申请日: | 2009-04-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93485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 发明(设计)人: | 田新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新民 |
| 主分类号: | A01K95/00 | 分类号: | A01K95/00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域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 澎 |
| 地址: | 050000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通用 环保 可调 鱼漂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钓鱼用的沉子,具体地说是一种通用环保可调鱼漂坠。
背景技术
使用手杆钓鱼,不管是采用大陆钓法还是台湾钓法,在钓鱼时都要根据所钓鱼种、季节、水情等,首先选用浮力大小不同的浮漂,然后再通过增减鱼漂坠上的铅皮的重量,逐步调整到垂钓者自己所需要的状态。这种传统的铅坠调漂方法完全是依据每个钓鱼者各自的经验,在摸索中进行,而且每次钓鱼几乎都要重新调整一次鱼漂坠。这对于广大钓鱼爱好者来说,不仅不能很好地掌握调漂技术,降低垂钓成功率;而且,每次大量废弃的铅皮也对渔场的水域和土地等造成很大的污染。
CN200710152220.6号发明申请公开了一种“可调型环保鱼坠”,它包括坠体和坠套,坠体与坠套配合形成一个密封腔;坠体与坠套可相互移动,以调整空腔大小。该发明通过调节空腔体积来调整鱼漂坠的受力,达到调漂的目的。但其缺点,一是由于这种鱼漂坠只能调整浮力,因而调整范围过小,属于精细调整,所以为适应鱼漂重量大小的不同,就只能制成有十几个重量规格的成套鱼漂坠,每个钓鱼爱好者由于不能准确选择,所以只好整套采购,盲目选用,相应增加了调漂难度;二是这种鱼漂坠不能与钓竿上的钓鱼主线实现垂直结合,只能外挂在钓鱼主线上,而这种外挂式结构,不仅会直接影响鱼漂的灵敏度和反应速度,而且还增加了钓鱼过程中搅线、挂线和乱线的可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有效克服上述缺陷的通用环保可调鱼漂坠,以满足广大钓鱼爱好者的使用需要,规范调漂程序,提高钓鱼成功率。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通用环保可调鱼漂坠,在套管的开口端封接有带中心孔的端盖,插管穿过端盖中心孔插入套管中,插管与端盖中心孔螺纹联接,在插管与套管之间形成的密封腔体中设置有标定重量的配重块,套管、插管和端盖的整体重量标定在套管、插管或端盖上。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调整端盖在插管上的位置,实现插管与套管的相对位移量的调整,以此改变鱼漂坠的体积,调整鱼漂坠的浮力大小,这是本实用新型的精细调整。本实用新型还可在插管与套管间形成的密封腔体中设置不同的配重块,通过改变鱼漂坠的整体克重,实现与按浮力或重量区分等级的鱼漂相适应的调整,这是本实用新型的粗量调整。这种粗量调整的实现,使得“多漂用一坠”的构想成为可能,鱼漂坠的配置数量由此可明显降低。
另外,本鱼漂坠的整体重量可以通过所标定的套管、插管和端盖的整体重量与所装配重块的重量相加得出。这样,本实用新型就成为了一个精确的鱼漂浮力测定器。它既可精确地测定出垂钓者手中每只鱼漂的浮力大小,并可逐一进行标注,以此确定每只鱼漂的浮力范围;同时又可根据所选用的鱼漂,确定所使用鱼漂坠的相应重量的适用和调整范围。由此使得鱼漂坠中配重块的添加和调整具有了科学依据,避免了盲目性。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可使每个垂钓者都能尽快掌握调漂技术,简化调漂过程,增加钓鱼乐趣。
本实用新型在所述插管和所述套管的外侧端分别设有鱼线连接件。这一突出特点,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与鱼线有机结合,垂直悬吊在钓鱼主线上,或是垂直悬挂在钓鱼主线与子线的连接部。本实用新型的这种中心穿主线法非常符合钓鱼过程中的钩、坠、漂、线的力的传递规律,不会影响鱼漂的灵敏度和反应速度,并且克服了外挂鱼漂坠存在的诸多不利因素,既可减少鱼漂虚动的假象,避免搅线、挂线和乱线的产生,还可促进垂钓成功率。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还避免了使用铅坠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有利环保。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不仅可以定量(按浮力)、而且可以定性(按等级)调整鱼漂坠,这样既有利于推动钓鱼技术的普及、推广和提高,还可完善钓鱼竞赛的比赛规则,推动钓鱼运动的规范、规则和规模发展。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为中心主线式鱼漂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为中心8字环式鱼漂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套管1的开口端螺纹联接或是卡扣联接带中心孔的端盖3,插管2穿过端盖中心孔插入套管1中,插管2与端盖中心孔螺纹联接,在插管2与套管1之间形成的密封腔体4中设置有标定重量的配重块5,套管、插管和端盖的整体重量标定在套管1的外侧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新民,未经田新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21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制造引线框架的铜带
- 下一篇:一种改进型手动激光打印夹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