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勺轮式排种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100866.4 | 申请日: | 2009-09-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044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 发明(设计)人: | 张家辉;李宏彬;靳爱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辉 |
| 主分类号: | A01C7/14 | 分类号: | A01C7/14;A01C7/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50131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轮式 排种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主要涉及一种机械式排种器。
背景技术
勺轮式排种器是近年来在农业生产中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一种机械类排种器,由于其作业性能较好,受到农民用户的欢迎。但是在传统的勺轮式排种器内固定安装的隔板不能转动调节,即其隔板上设置的投籽口位置高低不变,作业时,对不同品种或不同大小尺寸籽粒种子的适应能力下降,排种作业质量差,对此,唯一的办法就是更换不同尺寸勺轮,以满足不同品种或不同尺寸的种子排种作业需要,显然,调节更换繁琐,使用不便,作业效率低,勺轮备件多,购机成本增加。目前,隔板位置可调节的勺轮式排种器已有问世,然而,由于隔板调节结构上的缺陷,受其调节档数的限制,其调节准确度不高,适应不同种子的能力较差。其次,现实农业生产中多用包衣处理的种粒,作业时该类种子极易粘附在排种勺轮的种勺内,靠种子自重不脱离排种勺轮,造成空穴漏播,影响了播种质量。另外,现有的勺轮式排种器上配装的放种门,其里侧壁平面均低于端盖里侧壁平面,两件间呈“凹”坑结构,充种作业时易造成种粒磨尅损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设计提供一种新结构的勺轮式排种器,达到适应不同种子或不同尺寸种子能力强、调节精度高、作业质量好、简化操作程序、提高使用效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设计是,勺轮式排种器包括壳体及配装在壳体上的排种轴、导种叶轮、隔板、排种勺轮和端盖,放种门铰装在端盖下侧部上,在壳体外侧壁面上固装弧形齿条,通过丝杆将隔板座与隔板固连成一体,在隔板座外部配装扇形定位锁定齿轮,该扇形定位锁定齿轮与弧形齿条啮合,压力弹簧配装在扇形定位锁定齿轮与丝杆之间,压力弹簧里侧端面与扇形定位锁定齿轮中心孔台肩面接触配合,垫片和螺母配装在丝杆外侧部上,其垫片与压力弹簧外侧端面接触配合,压力弹簧外端部在丝杆上轴向定位。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对隔板的多级微量调节,结构设计合理简单,隔板调节精度高,调节简易方便,适应种子能力强,适用范围广,作业质量好。
附图说明
图1是勺轮式排种器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向视图;
图3是图2中拆卸端盖后的局部视图;
图4是图3中A-A剖面图。
图中件号说明:
1、壳体、2、隔板、3、清种毛刷、4、端盖、5、排种勺轮、6、放种门、7、排种轴、8、导种叶轮、9、弧形齿条、10、扇形定位锁定齿轮、11、丝杆、12、垫片、13、螺母、14、压力弹簧、15、隔板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勺轮式排种器包括壳体1及配装在壳体1上的排种轴7、导种叶轮8、隔板2、排种勺轮5和端盖4,放种门6铰装在端盖4下侧部上,在壳体1外侧壁面上固装弧形齿条9,通过丝杆11将隔板座15与隔板2固连成一体,在隔板座15外部配装扇形定位锁定齿轮10,该扇形定位锁定齿轮10与弧形齿条9啮合,压力弹簧14配装在扇形定位锁定齿轮10与丝杆11之间,压力弹簧14里侧端面与扇形定位锁定齿轮10中心孔台肩面接触配合,垫片12和螺母13配装在丝杆11外侧部上,其垫片12与压力弹簧14外侧端面接触配合,压力弹簧14外端部在丝杆11上轴向定位。在端盖4内侧部上配置安装清种毛刷3,该清种毛刷3与排种勺轮5种勺部位接触配合。放种门6里侧壁平面与端盖4里侧壁平面呈平齐结构。端盖4采用透明材料制作。
调整时,用手握住扇形定位锁定齿轮10,使其沿丝杆11轴向向外拉动,同时压缩压力弹簧12,当扇形定位锁定齿轮10脱离与弧形齿条9啮合时,沿排种轴7轴线转动扇形定位锁定齿轮10,经隔板座15、丝杆11带动隔板2绕排种轴7转动,实现和完成隔板2上的投籽口高低位置调节变化,以适应不同品种种子或不同尺寸种子的排种作业需要,无需更换排种勺轮5。清种毛刷3可将粘附在排种勺轮5种勺内的种粒可靠地刷排到隔板2的投籽口内,保证播种不空穴、不漏播,有利于作业质量的提高。放种门6内壁面与端盖4内壁面的平齐结构,使种粒运动流畅,无阻力,克服了传统技术中“凹”坑结构对种粒的磨尅缺陷,避免种粒损坏,有利于种粒的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辉,未经张家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08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市政道路施工警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非牛顿流体的可沉降减速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