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走式水稻铺膜点播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99458.1 | 申请日: | 2009-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507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赵振忠;李树航;纪晗;李季;孙凤霞;温璞;景影;宋年生;王云龙;杨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振忠 |
主分类号: | A01C7/00 | 分类号: | A01C7/00;A01C7/06;A01C7/18;A01G13/02 |
代理公司: | 齐齐哈尔鹤城专利事务所 23207 | 代理人: | 叶仲刚 |
地址: | 161005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稻 点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走式水稻铺膜点播机。
背景技术
水稻是人类的主要口粮,其产量和品质与人们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过去人们为了寻求水稻高产,过多地依赖了化肥和农药,甚至是一些植物生长激素。这些手段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作物的产量,但同时也大大地降低了水稻产品的自身品质。为了走出这一误区,人们开始在适应农作物自身生长规律上寻求出路。最重要的手段是设法延长作物的生长周期,使作物的果实能够在自然环境下实现最大限度的生长和成熟,从而保证了其果实的品质。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人们做了不少的努力,其中地膜育苗是一种最常用的手段。过去的水稻育苗全部都是在温室内进行的,幼苗育成后,再通过插秧或播秧的方式在大田中种植。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延长水稻的生长成熟期,但是却需要有专门的育种温室,而且还需要进行两次播种,明显的增加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和作业成本。另外,现有的水稻播种虽然都借助于一些机械,但是这些设备的功能大都比较简单,而且功能单一,因而劳动效率都特别低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走式水稻铺膜点播机,使用该设备不仅能够实现降解膜铺膜,水稻点播施肥一次完成,而且该设备还具有自走牵引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的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以下技术方案:该自走式水稻铺膜点播机包括:自走动力机,机架,托土板,行走轮,降解地膜铺设装置,水稻种粒点播施肥装置。
自走动力机与机架连接,托土板装在机架前端的底部,其后面为降解地膜铺设装置,该装置由地膜辊和压边辊组成。
水稻点播施肥装置的具体结构是:在该行走轮轮轴的上方设置一个扇形的贮料箱,由箱内的隔板分出种子箱和肥料箱。在行走轮轴的外围镶有一个环形的布料套筒,布料套筒的外表面上均匀排列有相间设置的种子槽和肥料槽,在肥料槽区表面上开有闸板槽,槽内镶有肥料槽口径调整闸板。布料套筒下方为弧形的落料槽,在落料槽内由格板分出与种子槽和肥料槽相对应的落料格室。种子槽和肥料槽的上方与种子箱和肥料箱底部的出料口相对,下方与对应落料槽上的落料格室。在每个落料格室的底部设有向下倾斜的落料管。
在水稻点播施肥装置后方的机架上设有打孔器,该打孔器由出料筒和打孔锥构成,出料筒固定在机架上,打孔锥的升降控制机构为装在行走轮轴上的棘轮和设在打孔锥顶部的弹簧杠杆,落料管的底端与出料筒的底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首先是功能齐全,能够实现整体、铺膜、播种、施肥一次完成。首先是由于合并了单项操作,简化了作业程序,降低了种田成本,大大地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显著地提高了田间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之实用新型加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B平面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布料系统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例
如图1图2所示,该水稻铺膜点播机包括:自走动力机1,矩形的机架2,托土板3,行走轮4,降解地膜铺设装置,水稻种粒点播施肥装置。
自走动力机1为单轮柴油动力驱动,其与机架2活动连接,在机架2的前端底部为托土板3,其后面为降解地膜铺设装置,该装置由地膜辊5和前、后两道压边辊6组成。
如图3、图5所示,水稻点播施肥装置的具体结构是:在该行走轮轮轴的上方设置一个扇形的贮料箱,由箱内的隔板分出种子箱7和肥料箱8。在行走轮轴9的外围镶有一个环形的布料套筒10,布料套筒10的外表面上均匀排列有相间设置的种子槽11和肥料槽12,在布料套筒10上肥料槽区表面上开有闸板槽13,槽内镶有肥料槽口径调整闸板14。布料套筒10下方为弧形的落料槽15,在落料槽15内由格板分出与种子槽11和肥料槽12相对应的落料格室16。种子槽11和肥料槽12的上方与种子箱7和肥料箱8底部的出料口相对,下方与对应落料槽15上的落料格室16。在每个落料格室16的底部设有向下倾斜的落料管17。
在水稻点播施肥装置后方的机架2上装有打孔器,该打孔器由出料筒18和打孔锥19构成,出料筒18固定在机架2上。打孔锥19的升降控制机构为装在行走轮轴9上的棘轮21和设在打孔锥19顶部的弹簧杠杆20,落料管17的底端与出料筒18的底端连接,详见图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振忠,未经赵振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994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