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1×7I表面变形预应力钢绞线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97799.5 | 申请日: | 2009-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05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余景岐;闫崇建;张宜文;冯志刚;谢志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银龙预应力钢材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5/03 | 分类号: | E04C5/03;D07B1/1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李凤 |
地址: | 30040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表面 变形 预应力 钢绞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应力钢绞线,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房屋、桥梁、水利、电力等建筑业,先张法或后张法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作配筋的1×7I表面变形预应力钢绞线。
技术背景
建筑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为增加其强度,大都采用预应力钢丝或钢绞线作配筋。目前GB/T5224-2003《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标准中的1×7钢绞线,均是光圆钢丝捻制成的标准型钢绞线。1×3结构的钢绞线已研究设计并生产出用刻痕钢丝捻制的1×3I钢绞线。用光圆钢丝捻制成的标准型钢绞线,由于组成钢绞线的钢丝表面是光滑的,其与混凝土之间的握裹面积,较相同规格刻痕钢丝捻制成的刻痕钢绞线与混凝土的握裹面积小,因此标准型钢绞线与混凝土握裹力也较刻痕钢绞线小,容易滑移抽筋,制约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质量和寿命。虽然刻痕钢绞线与混凝土握裹力强,但是刻痕钢丝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受应力影响,其力学性能较光圆钢丝差,故由刻痕钢丝捻制的钢绞线力学性能较差,同样也制约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质量和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以上不足而提供一种预应力钢绞线与混凝土握裹力更强,强度高,力学性能好,应用范围广,适用于先张法或后张法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作配筋用的1×7I表面变形预应力钢绞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它包括1根芯丝和6根边丝,其特征在于:所述1×7I预应力钢绞线之6根边丝是由3根光圆钢丝和3根刻痕钢丝相间排列,围绕芯丝捻制成1×7I表面变形预应力钢绞线。在同一规格钢绞线中所述的光圆边丝直径与刻痕边丝的公称直径相同。所述的刻痕边丝是由光圆钢丝沿径向三面滚轧刻痕钢丝,三面刻痕互成120°,沿轴线刻痕钢丝的方向与钢丝素线成45°斜线方向,三面刻痕中的一面刻痕方向与另两面刻痕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的1×7I表面变形预应力钢绞线的公称直径为9.00mm~16.00mm;
所述的在同一规格钢绞线中芯丝3直径是边丝直径的1.03~1.05倍;
所述的刻痕边丝2的刻痕深度及允许偏差为0.12±0.05mm,刻痕长度及允许偏差为3.50±0.05mm,公称节距及允许偏差为5.50±0.05mm;
所述的预应力钢绞线原料是预应力钢丝及预应力钢绞线用高碳钢无扭控冷高速轧制盘条;
所述的钢绞线之抗拉强度Rm≥1860Mpa,整根钢绞线的最大力Fm为90kN~280kN,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Fp0.2为84kN~251kN,最大力下总伸长率(L0=500mm)Agt≥3.5%,屈强比Fp0.2/Fm≥90%,初始负荷相当于公称最大力的70%时,1000h后应力松弛率≤2.5%。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增加了钢绞线与混凝土的握裹力,保持了钢绞线良好的力学性能,力学性能符合GB/T5224-2003《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标准,可提高房屋、桥梁、水利、电力等建筑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质量,延长各行业建筑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1×7I预应力钢绞线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单根刻痕钢丝2结构示意图;
图3是单根刻痕钢丝2的A-A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1一图3中:1.光圆边丝 2.刻痕边丝,3.芯丝,4.刻痕,5.素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现举如下实施例并结合附图1-图3详细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银龙预应力钢材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银龙预应力钢材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977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