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硬切槽刀片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92650.8 | 申请日: | 2009-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553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和鑫;张太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富耐克超硬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27/06 | 分类号: | B23B27/06;B23B27/14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霍彦伟 |
地址: | 45000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硬切槽 刀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切削工具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数控加工,切削用切槽刀片。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刀具常用的高硬度材料包括立方氮化硼、陶瓷等,它们的硬度仅次金刚石,是世界上硬度最高的材料。上述刀具材料具有很好的耐磨性能,降低生成成本,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尤其是数控加工等领域。但同类高硬度材料刀片受生产设备及加工条件,这种刀片存在以下缺点:1、刀片耐磨性不好,结构复杂,刀片夹持不稳固,装卸不方便;2、加工精度低,加工表面质量差,生产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刀片耐磨性不好,结构复杂,刀片夹持不稳固,装卸不方便;加工精度低,加工表面质量差,生产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切槽刀片具有耐磨性高,结构可靠,装卸方便、稳固,提高表面质量和加工精度,生产效率高从而降低生成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包括刀片及位于刀片两侧的左切削刃和右切削刃;上述刀片上端面与左切削刃上端面之间、刀片上端面与右切削刃上端面之间、刀片下端面与左切削刃下端面之间、刀片下端面与右切削刃下端面之间均呈“L”型台阶。
上述左切削刃前端面与刀片前端面之间、右切削刃后端面与刀片后端面之间均设有具有倾倒角度的排屑道。
上述左切削刃后端面与刀片后端面位于同一个平面上;右切削刃前端面与刀片前端面位于同一个平面上。
上述刀片的厚度为1.1~100mm,左切削刃和右切削刃的厚度为1~99mm。
上述左切削刃和右切削刃的横向截面和纵向截面均为梯形。
上述左切削刃和右切削刃为采用陶瓷或立方氮化硼聚晶材料的刀刃。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在切削刃与固定处有倾倒角度用于排屑,解决了在刀片切削过程中的排屑、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差的问题。另外,切槽刀片是凸凹形结构,外形美观、简单,切槽刀片材料是陶瓷或立方氮化硼聚晶增强硬度、提高耐磨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刀片1及位于刀片1两侧的左切削刃2和右切削刃3。刀片1上端面与左切削刃2上端面之间、刀片1上端面与右切削刃3上端面之间、刀片1下端面与左切削刃2下端面之间、刀片1下端面与右切削刃3下端面之间均呈“L”型台阶4,它们用来机械刀杆固定刀片1,在刀杆的相应位置设有与刀片1形状相配合的凹槽,这样刀片与刀杆装卸方便,使用容易。
另外,为便于排屑,左切削刃2前端面与刀片1前端面之间、右切削刃3后端面与刀片1后端面之间均设有具有倾倒角度的排屑道5,解决了刀片切削过程中处理断槽、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差的问题。该倾倒角度为1~120°,即可以为1°、10°、15°、30°、60°、75°、90°、100°或120°中的任意一种。需要说明的是,左切削刃2后端面与刀片1后端面位于同一个平面上,右切削刃3前端面与刀片1前端面位于同一个平面上。并且,左切削刃2和右切削刃3的横向截面和纵向截面均为梯形。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切槽刀片是凸凹形结构,具有外观美观、简单,装卸方便,可根据需求制成各种尺寸的刀片。故左切削刃2和右切削刃3的厚度可为1~99mm中的任意一值,即可根据需要将其切削刃的厚度设计为1mm、10mm、20mm、50mm、70mm、90mm、99mm中的任意一种,而刀片1的厚度应比切削刃稍厚一些,可以为1.1~100mm,即可以为1.1mm、5mm、10mm、30mm、50mm、80mm、100mm中的任意一种。
最后,左切削刃2和右切削刃3为采用陶瓷或立方氮化硼聚晶材料的刀刃,从而可以提高耐磨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富耐克超硬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富耐克超硬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926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