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调节启封压力的封孔煤岩层注液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91922.2 | 申请日: | 2009-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08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郭启文;梁安民;李红晓;孙明闯;袁宗柱;史小卫;姜锡慧;范永杰;梁西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3/13 | 分类号: | E21B33/13 |
代理公司: | 郑州科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02 | 代理人: | 张国文;张欣棠 |
地址: | 450016 河南省郑州市航***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调节 启封 压力 封孔煤 岩层 注液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煤矿井下进行高压注水、压裂、破裂、增透钻孔时进行封孔的自动调节启封压力的封孔煤岩层注液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煤矿井下,钻孔封孔多采用注充填材料、封孔器封孔两种措施。这两种措施均存在着封孔强度不足、封孔材料与钻孔孔壁亲和密封性差、耐压等级低、可回收性差、劳动强度大、操作程序复杂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劳动强度小、操作简便、耐高压、密封性好、封孔可靠、可重复使用、可实现不同孔深封孔的自动调节启封压力的封孔煤岩层注液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膨胀胶筒、插在膨胀胶筒两端端孔中的快速接头和出水接头、紧固在膨胀胶筒两端端孔外面的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水接头包括一头为进水口和另一头内腔中带有内螺纹的出水管、与该出水管内腔中的内螺纹螺纹连接的出水嘴,在出水管的内腔中进水口处设置有内径大于进水口口径的钢球,在钢球与出水嘴之间的出水管内腔中设置有作用在钢球上的压缩弹簧,该压缩弹簧的压缩量通过调节出水嘴在出水管内腔中的位置来实现。
所述的膨胀胶筒至少包括内胶片、缠绕在内胶片上的内层钢帘线、包裹在内层钢帘线上的隔层胶片、缠绕在隔层胶片上的外层钢帘线、包裹在外层钢帘线上的外包层。
在快速接头上扣有对接件,在对接件与快速接头之间的插孔中插有插销。
外层钢帘线和内层钢帘线的缠绕角度为20°~80°。
本实用新型具有耐压强度高、可回收性强、回收率高、结构紧凑、劳动强度小、操作简便、可实现不同封孔深度和封孔长度要求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膨胀胶筒横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与快速接头快速连接的对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与快速接头快速连接的插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膨胀胶筒、插在膨胀胶筒两端端孔中的快速接头1和出水接头、紧固在膨胀胶筒两端端孔外面的扣件2,扣件2将插在膨胀胶筒两端端孔中的快速接头1和出水接头与膨胀胶筒紧固在一起。
所述的出水接头包括一头为进水口和另一头内腔中带有内螺纹的出水管9、与该出水管9内腔中的内螺纹螺纹连接的出水嘴10,在出水管9的内腔中进水口处设置有内径大于进水口口径的钢球8,该钢球8起封堵出水管9的内腔中进水口的作用,即起到封堵出水通道的作用;在钢球8与出水嘴10之间的出水管9内腔中设置有作用在钢球8上的压缩弹簧9’,该压缩弹簧9’的压缩量通过调节出水嘴10在出水管9内腔中的位置来实现。顺时针转动出水嘴10时,出水嘴10进入出水管9内腔,则将该压缩弹簧9’压缩,压缩弹簧9’进一步对钢球8施加更大的弹簧力,钢球8封堵在出水管9的内腔中进水口上的密封效果更好,相反转动出水嘴10时,出水嘴10退出出水管9内腔,该压缩弹簧9’伸张,压缩弹簧9’对钢球8施加的弹簧力减小,钢球8封堵在出水管9的内腔中进水口上的密封力减少。
同时在膨胀胶筒内压力高于压缩弹簧9’的弹性势能时,压缩弹簧9’收缩,钢球8向左移动,打开出水通道;出水管9内腔与出水嘴10采用螺纹连接,旋转出水嘴10可调节压缩弹簧9’的弹性势能,从而可调节出水通道内钢球8打开出水通道所需的压力,亦即注液器封孔开启压力;膨胀胶筒两端端孔夹在扣件2内壁与快速接头1和出水接头的外壁之间,可泵注各种腐蚀性不强的粘液,通过旋转出水嘴10,可调节膨胀胶筒的自动膨胀开启压力,适合各种封孔方式的要求,具有结构紧凑、劳动强度小、操作简便、可实现不同封孔深度和封孔长度要求等特点。
如图2所示,所述的膨胀胶筒至少包括内胶片3、缠绕在内胶片3上的内层钢帘线4、包裹在内层钢帘线4上的隔层胶片5、缠绕在隔层胶片5上的外层钢帘线6、包裹在外层钢帘线6上的外包层7。这种膨胀胶筒是四层结构,即第一层为内胶片3,第二层为缠绕在内胶片3上的内层钢帘线4,第三层为包裹在内层钢帘线4上的隔层胶片5,第四层为缠绕在隔层胶片5上的外层钢帘线6,第五层包裹在外层钢帘线6上的外包层7,也可以是在第四层为缠绕在隔层胶片5上的外层钢帘线6上再加一层隔层胶片,在隔层胶片上再加一层钢帘线,最后再在外层钢帘线6上包裹外包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919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