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间隙防雷保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91154.0 | 申请日: | 200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66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赵锋;李晋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电力公司济源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7/00 | 分类号: | H02G7/00;H02G13/00;H01T1/15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张春 |
地址: | 45465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间隙 防雷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系统输电线路的防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雷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的配电架空线路大都采用绝缘架空绝缘导线。架空线路的防雷一直是电力工作者努力探讨的课题。近年来,电网中由雷电引起的故障仍占很大比例,包括雷击闪络后的工频续流损坏绝缘子及其金具,导致线路事故,雷电故障仍然是影响电网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早年架空线路的防雷措施是提高线路的耐雷水平、减少雷击跳闸率,如架设避雷线、加强绝缘等,但是随着近年来我国电网的快速发展,上述防雷保护方式仅仅是提高耐雷水平,雷击的大电流仍存在,已经显得保守,且成本价高。近年来,出现了新的防雷保护措施和装置,如公告号为“CN201146358Y”、名称为“间隙防雷保护装置”的实用新型中所述,在耐弧绝缘子的接地端连接一个绝缘体,绝缘体上具有引弧金属棒和接地引弧金属棒,接地引弧金属棒与耐弧绝缘子的接地端连接,安装在穿刺线夹上的引弧绝缘软导线连接在引弧金属棒上,因此雷击时,能将雷击电弧能量在极短的时间内从架空绝缘导线经穿刺线夹、引弧绝缘软导线转移至引弧金属棒上,击穿引弧间距引发电弧,通过耐弧绝缘子的接地端接大地,从而保护架空绝缘导线和耐弧绝缘子不受伤害。但是,所述防雷装置的穿刺线夹与架空绝缘导线是线接触连接,其接触面积小,而雷击时间很短,瞬间电流很大,容易造成穿刺线夹与架空绝缘导线接触点损坏,影响装置的防雷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是现有架空线路防雷装置成本高、易损坏的问题,提供一种成本低、寿命长的间隙防雷保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以下述方法实现的:
一种间隙防雷保护装置,包括耐弧绝缘子,耐弧绝缘子的高压端与架空绝缘导线连接,耐弧绝缘子的接地端连接有绝缘体,绝缘体上分别装有具有引弧间距A的引弧金属棒和接地金属棒,接地金属棒与耐弧绝缘子的接地端连接,引弧金属棒连接引弧绝缘软导线的一端,引弧绝缘软导线的另一端与架空绝缘导线的导体芯是面接触连接。
所述面接触连接是在引弧绝缘软导线的一端设置与架空绝缘导线相配合的瓦状线夹,瓦状线夹与架空绝缘导线的导体芯是面接触连接。
所述面接触连接是在引弧绝缘软导线一端设置包覆架空绝缘导线的导体芯的管套,管套与架空绝缘导线的导体芯是面接触连接。
本实用新型把雷击瞬间的强电流引入大地,防止雷电击断架空绝缘导线,且成本低。引弧绝缘软导线的一端与架空绝缘导线的导体芯是面接触连接,与现有技术中的线接触相比,面接触连接更可靠,在雷击时候不容易损坏,使用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B向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耐弧绝缘子3,耐弧绝缘子3的高压端与架空绝缘导线1连接,耐弧绝缘子3的接地端连接有绝缘体7,绝缘体7上分别装有具有引弧间距A的引弧金属棒4和接地金属棒5,接地金属棒5与耐弧绝缘子3的接地端连接,引弧金属棒4连接引弧绝缘导线6的一端,引弧绝缘导线6的另一端与架空绝缘导线1的是面接触连接。所述面接触连接是在引弧绝缘导线6的一端设置与架空绝缘导线1相配合的瓦状线夹2。
如图2所示,瓦状线夹2由绝缘层11和导体层12组成,架空绝缘导线1由导体芯9和绝缘层10组成。架空绝缘导线1与瓦状线夹2相接触位置的导体芯1裸露,与瓦状线夹2突出的导体层12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如下:当架空绝缘导线1遭受雷击的时候,雷击过电压经过架空绝缘导线1、瓦状线夹2和引弧绝缘软导线2至引弧金属棒4上,架空绝缘导线1上的雷击过电压击穿引弧间距A引发电弧,使续流工频电弧转移至引弧金属棒4上烧灼,并通过耐弧绝缘子3的接地端引入大地,将雷击电弧从架空绝缘导线1上转移,从而保护架空绝缘导线不受损伤。
实施例2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面接触连接是在引弧绝缘软导线6一端设置包覆架空绝缘导线1的导体芯9的管套8,管套8与架空绝缘导线1的导体芯9是面接触连接。管套8由导体层12和绝缘层11组成。在架空绝缘导线1与管套8相接触位置,导体芯9裸露,与管套8内表面的导体层12接触。其它同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电力公司济源供电公司,未经河南省电力公司济源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911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永磁直流电机
- 下一篇:CATV共缆传输同频插播调频调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