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转炉炼钢碳温氧检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86878.6 | 申请日: | 2009-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6013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发明(设计)人: | 周子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子钦 |
主分类号: | C21C5/46 | 分类号: | C21C5/46 |
代理公司: | 武汉荆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 健 |
地址: | 430068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炉 炼钢 碳温氧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转炉炼钢碳温氧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转炉炼钢工艺过程中,需要及时、准确地检测钢水的温度、碳含量、氧含量等技术指标,特别是终点钢水的技术指标,以确保最终钢产品的质量。传统的炼钢工艺是在转炉垂直状态的情况下,将其旋转平倒,人工操作对钢水取样,测量、判断钢水的温度、碳含量、氧含量,据此确定钢水的终点技术指标,从而获得准确的出钢依据。倒炉检测工艺虽然简单易行,但存在以下弊端:一是将转炉平倒,易溅渣、喷火,既增加劳动强度,又存在安全隐患;二是倒炉的辅助时间需要3-5分钟,既不利于生产节奏的组织,又延长了转炉的冶炼周期,影响钢产量的提高;三是倒炉检测工艺不利于转炉炼钢工艺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而且对原料的消耗,终点控制,钢水质量的提高都有一定的影响。为克服倒炉检测工艺的弊端,先进的副枪检测工艺逐步应用在150-200吨以上的大型转炉炉内钢水不倒炉的即时检测。但由于副枪检测工艺的检测设备庞大,结构复杂,需要很大的炉口空间,150吨以下的中、小型转炉不具备安装此设备的炉口空间和地方,且一次性投入过大,维修和使用成本较高,导致中、小型转炉的使用受到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不需要倒炉,中、小型转炉使用不受炉口空间限制,且一次性投入不大,维修和使用成本较低,易于冶炼过程自动化的转炉炼钢碳温氧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转炉炼钢碳温氧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探头、探头投放装置、接口电路、工业PC机和提示器件,检测探头、探头投放装置和提示器件通过接口电路连接工业PC机,其特征是接口电路由温氧检测模块、继电器控制模块和总线模块组成,检测探头的温度和氧含量信号连接温氧检测模块的输入,输出通过总线模块与工业PC机连接;探头投放装置的检测与控制信号和提示器件的开关控制信号与继电器控制模块连接,再通过总线模块与工业PC机连接。
所说的温氧检测模块采用热电偶输出模块。
所说的继电器控制模块采用隔离数字量输入/继电器输出模块。
所说的总线模块采用RS232转RS485模块。
所说的提示器件采用蜂鸣器和LED信号显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缩短冶炼周期,提高吹炼终点命中率。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转炉吹炼终点不倒炉自动检测直接出钢的目的,降低了传统倒炉检测工艺的劳动强度,减少了安全隐患,改善了转炉冶炼操作环境,在同等情况件下,缩短了转炉冶炼周期,提高了吹炼终点命中率。
2、一次性投资小,维修成本低。总投资额只有副枪检测工艺的二十分之一(副枪需2000万,而本实用新型只需100万),年维修成本只有副枪检测工艺的十分之一(副枪年维修需400万,而本实用新型只需40万元),大大降低了吨钢成本,且中、小型转炉使用不受炉口空间限制,用于提高转炉冶炼工艺自动化和终点检测完全可以替代副枪使用。
3、节能、降耗。采用本实用新型检测工艺,可减少氧、金属铝、铁锰、铁水和耐火材料等物料的消耗。由于氧耗降低,金属收得率提高,夹杂物减少,对钢材的质量也有明显的提高。
4、综合经济效益高。一座40-80t的转炉,采用本实用新型检测工艺,每年可以节约综合成本2000多万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路原理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检测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子钦,未经周子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868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临时接地线检测闭锁装置
- 下一篇:湿式气缸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