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地板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81508.3 | 申请日: | 2009-06-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1888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 发明(设计)人: | 刘祯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山天远信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F15/10 | 分类号: | E04F15/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5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地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板材,特别涉及一种以木塑材料作为基层的复合地板。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广泛采用强化地板和多层实木地板作为建筑用地板。强化地板通常由三氧化二铝耐磨层、三聚氰氨装饰层、基层和底部防潮层构成;基层通常采用中纤板,中纤板存在不防水和不防火的缺陷,因而强化地板的耐水性能和耐火性能较差。多层实木地板主要由三氧化二铝耐磨层、木皮装饰层和叠压层板组成,叠压层板同样存在不防水和不防火的缺陷,因而多层实木地板的耐水性能和耐火性能也较差。
为了克服强化地板和多层实木地板耐水性能和耐火性能较差这一缺陷,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做了各种努力,比如考虑到木塑材料具有比较强的防水和防火性能,有技术人员提出采用木塑材料作为复合地板的基层的技术方案。如中国专利申请CN200610018478.2公开了一种木地板及其制造方法,该方案由三氧化二铝耐磨层、三聚氰氨装饰层和木塑材料构成的基层组成,首先将耐磨层和装饰层通过热压构成贴面层,然后通过热熔胶用PA胶将将耐磨层和装饰层构成的贴面层热压到木塑材料构成的基层上;由于木塑材料和PA胶的耐高温性均比较差,因而采用该种方法粘合的木地板粘合性能差,遇高温易脱层;另外采用热压方式也亦损坏木塑基层,使得该方案难以工业化实施。中国专利申请CN200720077414.X也公开了一种复合地板,其基层仍然采用木塑材料,基层与面板层通过本行业常用的胶粘剂粘合在一起;由于本行业常用的胶粘剂如三甲苯、丙酮等遇水或溶剂后易溶解,因而该技术方案公开的复合地板粘合力差,面板层容易翘曲。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采用木塑材料为基层的复合地板与装饰层或面板层之间的粘合力不强,粘合性能不稳定的缺陷,由此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复合地板。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地板,包括三氧化二铝耐磨层、三聚氰氨装饰层和由木塑材料构成的基层,所述装饰层的下部还具有由纤维材料构成的介质层,所述耐磨层、装饰层和介质层依次从上到下排列并经热压处理后构成复合地板的表面,所述介质层和基层之间还具有由丙稀酸脂胶粘剂构成的胶质层,所述表面层、胶质层和基层经冷压处理后构成整体。
所述介质层为纤维纸、纤维布或木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方面,由于木塑材料构成的基层含有大量木纤维以及由发泡剂产生的大量气孔,基层的表面在微观状态下具有许多基层微孔,因而胶质层的胶水可以渗透到基层微孔中,胶水与基层中的微量水分子相遇后发生聚合反应而凝固,从而起到胶接作用;由纤维材料构成的介质层的表面本身也是一种多孔结构,具有许多介质层微孔,胶质层的胶水可以渗透到介质层的微孔中,胶水与介质层中的微量水分子或微量碱性物质相遇后发生聚合反应而凝固,从而将介质层和基层牢固的胶接在一起。另一方面,还有介质层的表面层和基层经冷压处理后构成整体,避免了高温条件下对木塑基层的破坏和影响,使得通过本方案加工的复合地板粘合力强,粘合性能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表面层和基层冷压处理前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表面层和基层冷压处理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三氧化二铝耐磨层1、三聚氰氨装饰层2、介质层3、介质层微孔31、胶质层4、基层5、基层微孔5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复合地板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三氧化二铝耐磨层1、三聚氰氨装饰层2、由纤维材料构成的介质层3、由丙稀酸脂胶粘剂构成的胶质层4和由木塑材料构成的基层5,耐磨层1、装饰层2和介质层3依次从上到下排列并经热压处理后构成复合地板的表面,介质层3、胶质层4和基层5经冷压处理后构成整体,形成复合地板。
上述介质层3的具体材料可以为纤维纸、纤维布或木皮等纤维材料构成,丙稀酸脂胶粘剂的具体种类可以为502胶、快干AB胶和瞬干胶等类胶。
上述基层5的材料可以为单层或多层木塑材料,其底部还可以具有防潮层等附加层。
为便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实用新型,现结合附图2和3详细公开本实用新型的生产工艺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山天远信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山天远信高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815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燃汽动力机
- 下一篇:一种绝缘子芯棒及其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