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井眼修复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79145.X | 申请日: | 2009-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5461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2 |
发明(设计)人: | 吴华;王建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恩承油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3/13 | 分类号: | E21B33/13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林中 |
地址: | 610051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修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井下钻井工具,具体涉及一种井眼修复器。
背景技术
现在还没有专门的井眼修复器,使用中多用钻具稳定器代替使用,但钻具稳定器多为直稳定棱,要么虽然是螺旋稳定棱,但其稳定棱与稳定器本体交接的角度都不够圆滑,造成钻柱下入时,由于稳定棱与井壁摩擦较大以及稳定棱最大外径长度较长,工具的通过性不高,同时也容易造成卡钻、脱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通过性的专用井眼修复器。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井眼修复器,包括修复器本体,修复器本体中间外径较大并设有螺旋修复棱和螺旋导流槽,修复器本体的一端是有钻具螺纹联接的下连接扣,另一端是有钻具螺纹联接的上连接扣;螺旋修复棱绕修复器本体中部螺旋缠绕;螺旋导流槽也绕修复器本体螺旋缠绕,向内部凹陷;螺旋修复棱和螺旋导流槽间隔排列;螺旋修复棱上有耐磨齿。螺旋修复棱为三条或三条以上,螺旋修复棱厚度为上下两端较薄,平滑过渡到中间变厚,呈中间向外突出状;螺旋修复棱两端与稳定器本的平滑交接,交接处呈圆弧形,整个修复棱与螺旋导流槽形成近似带凹槽的球形或椭圆形。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螺旋修复棱靠近下连接扣的一边的坡度比靠近上连接扣的一边平缓,所述的螺旋修复棱外面是耐磨层,螺旋修复棱上的耐磨齿比螺旋修复棱突出一点。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将所述的螺旋修复棱设置为四条或三条,并且等距离分布在稳定器本体上;螺旋导流槽也相应的设计为四条或三条,并且等距离分布在稳定器本体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修复棱为类似球状设计具有优秀的导入功能,能很顺利的通过复杂井段,保证钻柱串下人成功率,同时极大的缩短修复棱最大外径的长度,球状外形设计还可以降低扶正器对井壁的擦挂,减少了整个钻柱串与套管或井壁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摩擦力;从而极大的减小了钻柱串的摩擦阻力,提高了钻柱串的通过性和作业效率;特别是修复棱为三条,导流槽也为三个并且较大时,改变了钻井液流场,有利于提高钻井液循环效率,增加井下垮塌物的通过性,提高了井下安全和钻井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1的半剖图
图2为图1沿A-A′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整体图
图4为图3沿A-A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如图1和2所示,一种井眼修复器,包括修复器本体1,修复器本体1中间直径较大并设有螺旋修复棱2和螺旋导流槽3,修复器本体1的一端是有钻具螺纹联接的下连接扣11,另一端是有钻具螺纹联接的上连接扣12;螺旋修复棱2绕修复器本体中部1螺旋缠绕;螺旋导流槽3绕修复器本体1螺旋缠绕,向内部凹陷;螺旋修复棱2和螺旋导流槽3间隔排列;螺旋修复棱2上有耐磨齿4,磨齿4比修复棱突出一点,螺旋修复棱2的厚度为上下两端较薄,平滑过渡到中间变厚,呈中间向外突出状;螺旋修复棱2两端与稳定器本体1的平滑交接,交接处呈圆弧形,整个修复棱2与螺旋导流槽3形成近似带凹槽的球形或椭圆形。螺旋修复棱2靠近下连接扣11的一边的坡度比靠近上连接扣12的一边平缓,而所述的螺旋修复棱2为三条,并且等距离分布在稳定器本体1上;螺旋导流槽3也为三条,并且等距离分布在稳定器本体1上。
实施例2
如图3和4所示,一种井眼修复器,包括修复器本体1,修复器本体1中间直径较大并设有螺旋修复棱2和螺旋导流槽3,修复器本体1的一端是有钻具螺纹联接的下连接扣11,另一端是有钻具螺纹联接的上连接扣12;螺旋修复棱2绕修复器本体中部1螺旋缠绕;螺旋导流槽3绕修复器本体1螺旋缠绕,向内部凹陷;螺旋修复棱2和螺旋导流槽3间隔排列;螺旋修复棱2上有耐磨齿4,磨齿4比修复棱突出一点,螺旋修复棱2的厚度为上下两端较薄,平滑过渡到中间变厚,呈中间向外突出状;螺旋修复棱2两端与稳定器本体1的平滑交接,交接处呈圆弧形,整个修复棱2与螺旋导流槽3形成近似带凹槽的球形或椭圆形。螺旋修复棱2靠近下连接扣11的一边的坡度比靠近上连接扣12的一边平缓,而所述的螺旋修复棱2为四条,并且等距离分布在稳定器本体1上;螺旋导流槽3也为四条,并且等距离分布在稳定器本体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恩承油气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恩承油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7914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矿化降解有机废水的处理设备
- 下一篇:减阻降扭双作用稳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