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整体式减阻套管扶正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78998.1 | 申请日: | 2009-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5146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25 |
发明(设计)人: | 吴华;王建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恩承油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7/10 | 分类号: | E21B17/10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林中 |
地址: | 610051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整体 式减阻 套管 扶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井下固井工具类,具体涉及一种套管扶正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刚性套管扶正器的扶正棱有直棱式和一般的螺旋式,直扶正棱是沿套管本体周向竖直分布,其缺点在于当井径不规则时,下套管过程中遇阻力较大,后来出现了螺旋式扶正棱,但是扶正棱的设计厚度一致,起到了一定的改进作用,但是仍旧存在摩擦力较大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减小下套管过程中遇阻冲击的带螺旋扶正棱的套管扶正器。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整体式减阻套管扶正器,包括套管扶正器本体,在套管扶正器本体上设有若干条间隔排列的扶正棱和导流槽,所述扶正棱与套管扶正器本体的中轴线有夹角,呈螺旋状分布;导流槽也是呈螺旋状分布;而且所述的每条扶正棱厚度不均匀,为上下两端较薄平滑过渡到中间变厚,并且呈中间向外突出状;在扶正棱表面设置有若干凹槽,每个凹槽里有至少一个滚动体被相应的卡固结构卡住,滚动体与凹槽为间隔配合,一部分露在凹槽之外,并且可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滚动体可以是钢球或者滚轮,并且相应的卡固结构为钢球压帽或者滚轮销。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
将凹槽以及与其配合的钢球或滚轮设置为一至三组,并且安装在扶正棱中间最突出处附近。而扶正棱与套管扶正器本体的中轴线的夹角为30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扶正棱设计成螺旋状,而且厚度不均匀,为上下两端较薄平滑过渡到中间变厚,并且呈中间向外突出状;下套管过程中井壁对扶正器产生一定的横向分力,同时整个扶正器中间高向两端低平滑过渡,减轻了遇阻冲击。导流槽为螺旋状改变了水泥浆流场,有利于提高水泥浆顶替效率提高固井质量,同时减轻套管下入过程中的遇阻冲击力。而且在扶正棱的最突出处附近设置有钢球,使套管下入时的滑动磨擦变成滚动磨擦,从而极大的减小了套管串摩擦阻力,提高套管串的通过性和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扶正器实施例1的正面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扶正器沿图1A-A′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扶正器实施例2的正面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扶正器沿图3B-B′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整体式减阻套管扶正器,包括套管扶正器本体1,在套管扶正器本体1上设有若干条扶正棱2,扶正棱2与套管扶正器本体1的轴线的夹角为30度,呈螺旋状分布;每两个扶正棱2之间都有设置有导流槽3,导流槽3也是呈螺旋状分布。所述的扶正棱2的厚度为上下两端较薄且平滑过渡到中间变厚,呈中间向外突出状。持正棱的两端与扶正器本体1的连接呈钝角,在导流槽3上还设置有螺纹孔31,在扶正棱表面的中间最高处附近设置有若干凹槽21,每个凹槽21里有钢球24被一个钢球压帽25卡住,钢球24一部分露在凹槽21外,并且可转动。
实施例2:
如图3、4所示,一种整体式减阻套管扶正器,包括套管扶正器本体1,在套管扶正器本体1上设有若干条扶正棱2,扶正棱2与套管扶正器本体1的轴线的夹角为30度,呈螺旋状分布;每两个扶正棱2之间都有设置有导流槽3,导流槽3也是呈螺旋状分布。所述的扶正棱2的厚度为上下两端较薄且平滑过渡到中间变厚,呈中间向外突出状。扶正棱的两端与扶正器本体1的连接呈钝角,在导流槽3上还设置有螺纹孔31,在扶正棱表面的中间最高处附近设置有若干凹槽21,每个凹槽21里有滚轮26被一个滚轮销27卡住,滚轮26一部分露在凹槽21外,并且可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恩承油气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恩承油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789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永磁式发电机的控制装置
- 下一篇:用于家用洗衣机的塑料容器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