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电机调频控制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78264.3 | 申请日: | 2009-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70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迮海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珀曼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P9/04 | 分类号: | H02P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松江***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电机 调频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频控制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发电机调频控制系统,以适应使用不同频率交流电的需要。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随之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人们在寻求新能源的同时也在积极的减少能耗和保护环境。虽然目前人们在积极的向风电、水电和太阳能电等方面发展,但是人们的用电仍然以依赖火电和核电为主,并以柴油发电作为补充。由于柴油发电具有方便、灵活和安全等诸多特点,使其无法完全被其它能源所取代,并在交通工具(如:车辆和船舶)和野外作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中国使用的交流电输出频率为50Hz,各种电器也均以此为标准进行电路设计,国外进口的商品也应当满足这一要求,而世界上有些国家的电器所使用的交流电输出频率为60Hz。以船舶为例,当其配置有50Hz的交流电发电机时就无法使用交流电输出频率要求60Hz的产品。同样的,当其配置有60Hz的交流电发电机时就无法使用交流电输出频率要求50Hz的产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前通常使用在船舶上同时配置交流电输出频率为50Hz和60Hz的各一套发电机。这种配置方式虽然解决了问题,但两套设备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不仅造成了能源浪费,也增加了对安置设备空间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电机调频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系统调节输出交流电的频率,并结合实际需要,在一套发电机上实现输出交流电的调频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发电机调频控制系统,包括第一发电控制器、第二发电控制器、发动机和发电机。
发动机内设置有发动机电子控制模块(ECM),第一发电控制器或第二发电控制器连接于ECM模块上,并将发电指令发送给该模块,发动机电子控制模块接受到第一发电控制器或第二发电控制器发出的指令后,调节发电机的转速至控制系统设定数值。
发电机包括发电设备和交流电频率调节模块(AVR),发电设备连接于发动机,并根据发动机的转速产生相应频率的交流电。即当发动机转速为1500转时,产生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当发动机转速为1800转时,产生的交流电频率为60Hz。
交流电频率调节模块设置有交流电频率调节器。根据交流电频率实际输出的需要,在对交流电频率调节器进行设置后,交流电频率调节模块对发电设备产生的交流电进行调节后输出。
所述的第一发电控制器为50Hz交流电发电控制器。
所述的第二发电控制器为60Hz交流电发电控制器。
所述的第一发电控制器或第二发电控制器发送至所述发动机电子控制模块的发电指令是包括发动机转速和负载保护值在内的与发电发动机运转相关联的数据总和.所述发动机电子控制模块也会将发动机运行情况反馈至所述的第一发电控制器或第二发电控制器.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动机为柴油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电机调频控制系统,通过在发动机的ECM模块上同时连接数个发电控制系统,并结合设置于发电机内的交流电频率调节模块对不同输出频率的交流电进行切换,实现了在一套发电设备上产生多种输出频率的调频控制,进而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节省消耗的能源,降低设备噪音。供油的质量和时间(角度)可以根据柴油机频率自行调节,减少了排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发电机调频控制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发电机调频控制系统,包括第一发电控制器1、第二发电控制器2、发动机3和发电机4。
第一发电控制器1和第二发电控制器2连接于发动机3内的发动机电子控制模块(ECM)31。第一发电控制器1或第二发电控制器2将发电指令发送给EMC模块31,EMC模块31接受到第一发电控制器1或第二发电控制器2发出的指令后,调节发动机3的转速至控制系统1或2设定的数值。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发电控制器1和第二发电控制器2可以采用凯讯实业有限公司提供的HARSEN凯迅GU320A型或HARSEN凯迅GU320B型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珀曼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珀曼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782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硅酸乙酯合成工艺
- 下一篇:准直光束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