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预制混凝土桩超深送桩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77666.1 | 申请日: | 2009-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597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华安;胡学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成工上海五冶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7/00 | 分类号: | E02D7/00;E02D5/3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张荣义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 混凝土 桩超深送桩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工程机械的桩工机械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将预制混凝土桩施工送达-10m以下设计深度的预制混凝土桩超深送桩器。
背景技术
由于预制混凝土桩具有变形小、承载力高、能改善深层土的受力状况,充分发挥深层土的承载能力,因此预制混凝土桩基础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基础形式。常规施工中,送桩深度较浅,但在部份深基础工程中(如地下室),桩基础埋设较深,有的深达10多m,最深的桩可达15.6m。如采用常规送桩,施工难度极大,主要表现为:送不到设计标高、送桩后常规送桩器不易拔出。目前,对于埋设较深的桩基施工,通用的处理办法是待桩基开挖后再将桩切割至设计标高。该方法材料浪费大,同时割桩时需投入机械设备及作业工人,工程造价大大增加。
因此已知的送桩装置存在着上述种种不便和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快速、安全、超深送桩的预制混凝土桩超深送桩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预制混凝土桩超深送桩器,包括二吊耳(1),一连接套管(2),一减阻板(3),一底板(4),一裙板(5)和一顶板(6),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套管(2)的顶端设有所述顶板(6),所述连接套管(2)的底端设有所述底板(4),所述连接套管(2)上端的两侧近所述顶板(6)处分别设有所述吊耳(1),且所述连接套管(2)的上端设有一排气孔(8);
所述裙板(5)是一钢套筒,固定在所述底板(4)上,所述底板(4)的中央设有一排气孔(7);
所述减阻板(3)焊接在所述连接套管(2)下端和底板(4)上。
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混凝土桩超深送桩器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预制混凝土桩超深送桩器,其中所述底板(4)的下部和预制混凝土桩之间设有一缓冲垫。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混凝土桩超深送桩器具有以下优点:
1.送桩器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2.可将桩一次性送到设计标高,省去桩基开挖时的割桩工序,节省了材料,大大降低工程造价。
3.缩短施工工期,并且也减少了割桩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预制混凝土桩超深送桩器的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的A-A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预制混凝土桩超深送桩器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中:1吊耳,2连接套管,3减阻板,4底板,5裙板,6顶板,7排气孔,8排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说明。
现请参阅图1~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预制混凝土桩超深送桩器的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为图1中的A-A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预制混凝土桩超深送桩器的实施例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连接套管(2)的顶端设有所述顶板(6),所述连接套管(2)的底端设有所述底板(4),所述连接套管(2)上端的两侧近所述顶板(6)处分别设有所述吊耳(1),且所述连接套管(2)的上端设有一排气孔(8);
所述裙板(5)是一钢套筒,固定在所述底板(4)上,所述底板(4)的中央设有一排气孔(7);
所述减阻板(3)焊接在所述连接套管(2)下端和底板(4)上。
在本实施例中,各构件规格及技术要求如下:
连接套管(2):选用Φ406mm*25mm无缝钢管,长度L=设计送桩深度+1m;
裙板(5):选用20mm钢板卷制,长度L=350mm,内径Φ=桩径+10mm;
底板(4):选用厚为50mm的45号钢制作,规格为:Φ=桩径+50mm;
减阻板(3):用厚度为20mm的锰钢板制作,焊接时与底板成50°夹角。
本实用新型预制混凝土桩超深送桩器的使用步骤如下:
先将顶板一端喂进柴油锤桩机的锤桩帽中,裙板套在桩顶上,为了减小送桩锤击应力对桩头的损坏,送桩施工前还可以在所述底板的下部和预制混凝土桩之间放置一缓冲垫,一般选用100mm厚的加强纸垫以保护桩头,校直后即可锤击送桩;在送桩过程中,随着土芯高度的增加,桩的中空部份内易形成高压气体,为了防止由此形成的高压气体胀裂桩身,在底板及连接套管上部均开设Φ30mm排气孔,送桩毕时,将吊具固定在吊耳上,用桩机小钩或吊车即可上拔送桩器。
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或变化。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成工上海五冶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冶成工上海五冶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776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物绳
- 下一篇:珠管米珠绣自动送料装置